“竹遶亭台柳拂池”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竹遶亭台柳拂池”全诗
斜阳更上渔舟坐,明日红尘逐马蹄。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留别扬府池亭》王禹偁 翻译、赏析和诗意
《留别扬府池亭》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围亭台,柳拂池塘,
我徘徊在郡斋的西边。
斜阳还照着渔船上,
明天我将离开这纷纷扰扰的尘世。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扬州府的一座池亭中的离别情景。诗人站在亭台之中,四周被竹子环绕,池塘边的柳树轻拂着水面。他在郡斋的西边徘徊,思绪纷乱。斜阳的余晖照在渔船上,诗人坐在船上,观赏着这美景。他意识到明天他将离开这个繁忙喧嚣的世界,追随马蹄踏上新的旅程。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对纷扰尘世的追求。通过描写池亭、竹子、柳树和渔船等景物,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离别的氛围。斜阳的余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明天的红尘和马蹄则象征着新的旅程和未知的未来。诗人在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繁忙世界的厌倦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考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它展示了王禹偁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离别的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竹遶亭台柳拂池”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ú bié yáng fǔ chí tíng
留别扬府池亭
zhú rào tíng tái liǔ fú chí, pái huái zhōng liàn jùn zhāi xī.
竹遶亭台柳拂池,徘徊终恋郡斋西。
xié yáng gèng shàng yú zhōu zuò, míng rì hóng chén zhú mǎ tí.
斜阳更上渔舟坐,明日红尘逐马蹄。
“竹遶亭台柳拂池”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