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夕霭起”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平原夕霭起”全诗
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
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帝城秋望》寇准 翻译、赏析和诗意
《帝城秋望》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
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
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寇准登临高处,远眺帝都秋景的情景。他观察到秋天即将过去,千里之外可以看到王都的边界。在雨后,山峦变得更加翠绿,霜后菊花渐渐凋零。在平原上,夜幕降临时有薄雾升起,高树上的鸟儿归巢休息。他远望着关河道路,感叹咏诗的风雅已经渐渐式微了。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示了寇准对自然和社会变迁的观察和感受。诗人站在高处,通过远眺,展现了他对帝都的思考和关注。
首句“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以朴实的词语表达了秋天即将过去,同时通过“千里见王畿”表明他所处的位置高远,能够看到王都的边界。这种视野的开阔和超越常人使他的观察更有深度。
接下来的两句“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描述了雨后山峦更加翠绿,霜后菊花逐渐凋零的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变化也隐喻了社会和时光的流转,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
第四句“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通过描写夜幕降临时平原上升起的薄雾和高树上的鸟儿归巢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中生命的规律和节奏。这也与前两句所表达的变化相呼应,构成了诗词的整体氛围。
最后两句“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表达了诗人对帝都的关河道路的远望,同时感叹咏诗的风雅已经渐渐式微了。这里的“咏式微”既是对当时士人文学风气的评判,也是对自身文学创作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衰落的思考和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帝城秋望》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变迁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时代变迁和文化衰落的忧虑和思考,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时代精神的思考。
“平原夕霭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ì chéng qiū wàng
帝城秋望
dēng lín qiū xiàng jǐn, qiān lǐ jiàn wáng jī.
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
guò yǔ shān yú cuì, jīng shuāng jú jiàn xī.
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
píng yuán xī ǎi qǐ, gāo shù sù qín guī.
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
yī wàng guān hé dào, kōng lìng yǒng shì wēi.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平原夕霭起”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