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
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慈恩寺中思考人生离别和疾病的情感所写。

诗词的中文译文:

自问有何惆怅事,
寺门临入却迟回。
李家哭泣元家病,
柿叶红时独自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白居易在慈恩寺中思考人生离别和疾病的感受。诗人自问自己内心为何感到忧愁,他在意识到自己进入寺庙时居然拖延回转。接着,他提到李家在哭泣,而元家又病了,暗示了离别和疾病对人们带来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两句:“柿叶红时独自来”,则描写了柿树的叶子在秋天的时候变红。这里可能借用了柿子红心与诗人自身的感受相互对应,柿子独自变红,也传递了诗人独自面对离别和疾病的孤独之情。

整首诗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疾病的思索。作者使用简洁的词语和深情的描写,以表达他对人生无常和悲欢离合的触动。这首诗通过思考离别和疾病的主题,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cí ēn sì yǒu gǎn shí biāo zhí chū shì, jū jìng fāng bìng
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zì wèn yǒu hé chóu chàng shì, sì mén lín rù què chí huí.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
lǐ jiā kū qì yuán jiā bìng, shì yè hóng shí dú zì lái.
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