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沈沈。
天晴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
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
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将于以下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供您参考。

中文译文:
围绕宫墙的林木被禁锢着,
半开的大门,黎明暗淡。
天空晴朗,才感觉到南山的近,
月亮升起,才知道西掖的深。
病困的时候,只好低头惭愧,
老去的时候,直直看着镜中的国家,愧疚华族。
自己嫌弃野外的事物,还有什么用呢?
这个身体,只是一个虚幻的鹿角,心灵却如同麋鹿。

诗意: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描述了作者白居易看到中书堂内关掌敞开的情景,借此表达了自身对政治权力的失望和对自己曾经任职中书令后的愧疚感。诗中透露出诗人因疾病和衰老而感到无奈和自责的心态。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自身的反思,诗人表达出对世俗权力的深深疏离与无力感。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和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法,将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物形成对比和衬托。通过描绘围绕宫墙的林木被禁锢、半开的大门和明亮的天空,诗人传达出自己对政治权力的困扰和束缚感。而在疾病和衰老的困扰下,诗人直面自己的晚年形象,感到无比的夜与愧疚。最后一句"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体现了对世俗事物的深深厌弃,认为一切对个体的追求都是虚幻的,唯有内心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自我表达,表现出对政治权力的失望和对自身寿命的思考,展现了一位晚年诗人的独立思考和超然境界。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zhōng shū yù zhí yī zuò zhōng shū zhí táng
中书寓直(一作中书直堂)

liáo rào gōng qiáng wéi jìn lín, bàn kāi chāng hé xiǎo shěn shěn.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沈沈。
tiān qíng gèng jué nán shān jìn,
天晴更觉南山近,
yuè chū fāng zhī xī yē shēn.
月出方知西掖深。
bìng duì cí tóu cán cǎi bǐ, lǎo kàn jìng miàn kuì huá zān.
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
zì xián yě wù jiāng hé yòng, tǔ mù xíng hái mí lù xīn.
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