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平桥初见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行到平桥初见日”全诗
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鸱饱正飞扬。
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
行到平桥初见日,满川风露紫荷香。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西湖
作者简介(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西湖二首》曾巩 翻译、赏析和诗意
《西湖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这首诗分为两首,下面是对这两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左符千里走或方,
喜有西湖六月凉。
塞上马归终反覆,
泰山鸱饱正飞扬。
中文译文:
左符,千里奔走往来,
喜悦有西湖在六月的凉爽。
塞上的马匹往返回归,
泰山的鸱鸟肚皮饱满地飞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的美景为主题。作者曾巩表达了他对西湖夏季凉爽气候的赞美之情。他说自己像左符一样奔波千里,最终来到了西湖,享受着六月的凉爽。诗中提到的左符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左慈,他是个神秘的人物,被描绘为能够飞行的仙人。这里作者通过引用左符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远道而来,终于能够亲临西湖的喜悦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塞上的马匹归来和泰山上的鸱鸟飞翔。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繁荣。塞上的马匹归来,说明了边境的安定,而泰山上的鸱鸟飞扬则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通过这些描写,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西湖的美景,将它与其他自然景观相比较。
第二首:
懒宜鱼鸟心常静,
老觉诗书味更长。
行到平桥初见日,
满川风露紫荷香。
中文译文:
懒散宜于鱼和鸟,内心常常保持宁静。
年老却觉得诗和书的滋味更加持久。
走到平桥上初见阳光,
满江河风和露水中弥漫着紫荷的香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和文学的乐趣为主题。作者认为宁静和懒散是适应于鱼和鸟的状态,而他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在年老之时,他感受到了诗和书籍带来的乐趣更加持久。这表明作者对于文学的钟爱,并且认为它们能够给人带来长久的满足和享受。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作者行走到平桥上,初次见到阳光的情景。平桥是西湖的一个名胜景点,这里的阳光和江河中弥漫的紫荷香气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他对于这样的美景的欣赏。
总体而言,曾巩的《西湖二首》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自然界的活力以及对于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赞美和享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湖二首》
左符千里走或方,
喜有西湖六月凉。
塞上马归终反覆,
泰山鸱饱正飞扬。
懒宜鱼鸟心常静,
老觉诗书味更长。
行到平桥初见日,
满川风露紫荷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以及作者对于自然和文学的感悟。
第一首诗描述了作者远行至西湖,欣喜于六月的凉爽。他以左符的形象来比喻自己奔波千里,最终到达了西湖,并赞美了西湖的美景。诗中提到的塞上马归和泰山的鸱鸟飞扬,象征着安定和繁荣。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美好,同时也强调了西湖在这个背景下的特殊之处。
第二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和文学的热爱。他认为宁静和懒散适合于鱼和鸟,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老年之际,作者觉得诗和书籍的滋味更加持久,这表明了他对于文学的钟爱和认可。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作者行至平桥,初次见到阳光的美景,以及满江河风中弥漫的紫荷香气。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作者对于这样美景的欣赏。
整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于宁静、文学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赞美和享受。它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和文学的敏感性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行到平桥初见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 hú èr shǒu
西湖二首
zuǒ fú qiān lǐ zǒu huò fāng, xǐ yǒu xī hú liù yuè liáng.
左符千里走或方,喜有西湖六月凉。
sāi shàng mǎ guī zhōng fǎn fù, tài shān chī bǎo zhèng fēi yáng.
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鸱饱正飞扬。
lǎn yí yú niǎo xīn cháng jìng, lǎo jué shī shū wèi gèng zhǎng.
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
xíng dào píng qiáo chū jiàn rì, mǎn chuān fēng lù zǐ hé xiāng.
行到平桥初见日,满川风露紫荷香。
“行到平桥初见日”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四质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