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经几千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凡经几千秋”全诗
天津桥下石,激响无时休。
至清自照物,遇险岂能柔。
东过白马去,凡经几千秋。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二洛州》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二洛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上阳宫树影,不随寒波流。
天津桥下石,激响无时休。
至清自照物,遇险岂能柔。
东过白马去,凡经几千秋。
中文译文:
上阳宫的树影,不随着寒波的流动而摇曳。
天津桥下的石头,不停地发出激烈的声响。
至于清澈的水面自然映照物象,遇到困难又怎能柔弱。
向东经过白马,历经了几千个秋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洛州的景色和历史。上阳宫的树影在寒波中不动摇,象征着洛州的坚定和稳定。天津桥下的石头发出激烈的声响,显示了洛州的活力和繁荣。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洛州的独特之处。
诗中提到的“至清自照物”表达了洛州的清澈和纯净,意味着洛州的人民坚守正道,不受外界困难的影响。诗人认为,洛州的人民应该像水面自然映照物象一样,坚定而清澈地面对困难。
最后两句“东过白马去,凡经几千秋”则表达了洛州的历史悠久。白马是洛州的一处地标,诗人通过提到白马,强调了洛州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几千个秋天的经历,使洛州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洛州的景色和历史,表达了洛州的坚定、繁荣和历史悠久。它展示了诗人对洛州的热爱和对洛州人民的赞美。
“凡经几千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hāng zhòng tōng zhuī fù luò zhōng zá tí hé cháng lì lǎn zhě liù zhāng qí èr luò zhōu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二洛州
shàng yáng gōng shù yǐng, bù suí hán bō liú.
上阳宫树影,不随寒波流。
tiān jīn qiáo xià shí, jī xiǎng wú shí xiū.
天津桥下石,激响无时休。
zhì qīng zì zhào wù, yù xiǎn qǐ néng róu.
至清自照物,遇险岂能柔。
dōng guò bái mǎ qù, fán jīng jǐ qiān qiū.
东过白马去,凡经几千秋。
“凡经几千秋”平仄韵脚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