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如何是法门”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敢问如何是法门”全诗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更新时间:2024年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无言亭》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无言亭》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殷勤稽首维摩诘,
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
向人还道本无言。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在文与可洋川园池中游览时,来到一座名为无言亭的亭子。他虔诚地向亭中的维摩诘佛像行礼,并发问道,这个法门到底是怎样的。然而,他的话语还未说完,千偈已经过去了,他向人们表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佛法的疑问和对语言的限制的思考。他在无言亭中面对佛像,虔诚地寻求答案,但却发现自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真实的境界。诗中的"弹指未终千偈了"表明时间流逝得很快,而他的问题还未得到解答。最后一句"向人还道本无言"表明他认识到言语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感悟,佛法本身超越了语言的限制。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佛法和禅宗的兴趣,以及对言语和语言的思考。他通过描绘自己在无言亭中的经历,传达了对于真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语言的局限性的认知。这种对超越言语的追求和思考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敢问如何是法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chuān yuán chí sān shí shǒu wú yán tíng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无言亭
yīn qín qǐ shǒu wéi mó jí, gǎn wèn rú hé shì fǎ mén.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tán zhǐ wèi zhōng qiān jì le, xiàng rén hái dào běn wú yán.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敢问如何是法门”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