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句容有关 关于句容的诗句,词,古文有哪些
1.关于句容的诗句,词,古文有哪些
历代文人吟咏句容诗词 游茅山 明•曹大章 曲径通悬阁,轻车破紫芬。
忽疑身近日,翻讶足生云。 野邑松阴合,烟光鹤影分。
石台闲可坐,潇洒洞仙辟。 华山道中 清•王世祯 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崦幽溪复几重。
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远闹钟。 老鹳河凭吊 清•王概 绿头花鸭泛春波,此是当年老鹳河。
陵谷顿迁遗镞出,金焦直下乱山多。 声吞田父迎神鼓,血染渔家织网梭。
底争军容输粉黛,南朝士所尽销磨。 芦根确确雪平铺,鬼火销熔战骨枯。
徒有好山依北固,断无流水对西湖。 刀瘢岂欲称居士,金冶何曾铸大夫。
乘得青青陵树下,狐狸白昼学人呼。 书云亭驿中 明•屠勲 高下村原远近山,松篁堆里绿杨湾。
三宵风雨淹容驿,百里烟云拥帝关。 小吏符从今日至,新春官向旧京还。
六年棘寺经行地,尸素空惭两鬓斑。 次日阻雨再叠前韵 同上 野人香火说茅山,处处青林抱碧湾。
城雉远分云缥缈,岩花欲动鸟间关。 五更风雨春将老,半日程途客未还。
行爱葛洪丹井在,履痕犹带藓苔斑。 与曾宏甫同行下蜀 明•韩子苍 下蜀追随日,欢言一散愁。
篮舆随坂路,小檝渡潮沟。 过句容道上 清•爱新觉罗•玄烨 渐入茅山境,来当农睱时。
但看初日上,未觉朔风轻。 碧敛寒塘水,红垂野树枝。
江南经几郡,民俗欲周知。 康熙二十三年南巡过句容道驻太平庄 恭记驾宿长巷 清•笪重光 句曲城东紫气屯,回銮午夜宿农村。
只今四海为家日,不遣儿童避至尊。 自龙潭用战舰往金山 清•爱新觉罗•玄烨 来往无涛如皎镜,江干极目远峰连。
昔时血战金山侧,今日平成万里天。 康熙三十八年南巡作 渡扬子江诗 清•爱新觉罗•玄烨 晓雾风初豁,扬帆纵彩舟。
危峰真屹立,漩水急洄流。 碧转沿江柳,沙平远屿州。
十年巡再至,骋目睇神邱。 康熙四十二年南巡至宝华山时作 华山诗 清•爱新觉罗•弘历 警跸来初地,青山鸟道深。
风生松涧合,云暗石苔侵。 静昼闲飞蝶,余春噪晚晴。
空留支遁迹,物外论尘襟。 乾隆十四年二月 自便民河至栖霞山行馆即事有咏 清•爱新觉罗•弘历 发自寅而到以申,舟行百里未劳身。
此言讶不当出我,执役犹应念众人。 漫向青山论今昔,最欣绿水涤精神。
迎銮老幼胥欢忭,自审如何称便民。 宿句容 清•方文 茅店将归客,思乡梦不成。
候鸡窥曙色,饲马辨人声。 微雨路边滑,残星天未明。
江城严启闭,况复未休兵。
2.古诗词或历史故事里出现过的南京地名,请附出处\原地名和现地名
都”,是一座名闻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以诗言志,兴怀感物,将南京的一点一滴尽入诗中。
且不说气势雄伟、龙蟠虎踞的钟山、长江,壮美秀丽的的六朝石刻,壮观宏大的明城垣,即便是古巷小境、寻常巷陌,说不定都可以在古诗词中寻到它的痕迹呢。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后,南京依然保留留有乌衣巷和朱雀桥的地名。同样,秦淮、石头城、台城、桃叶渡、凤凰台……这些古迹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供我们寻觅历史的踪迹,品味古城的变迁,追溯文化的源流,发思古之幽情。
[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他有一首《 桃叶歌》,其中所说的渡,即桃叶渡,当时因秦淮河上已设浮航(东城航),献之迎接 桃叶无需用船。
六朝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揽胜对渡赋诗。随着秦淮风光带的建设,“ 桃叶临渡”这一景点已再现游人眼前。
[地址] 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 [线路] 夫子庙风景区,4路,7路,40路,44路,49路,304路,夫子庙站。 [长干行] 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订弄表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
长干里 《建康实录》中记载:古代南京人,称“山陇之间曰‘干’,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
小长干,在瓦宫南巷,西头出江”“金陵南郭群山环之,而雨花峰为最大,其脊曰石子冈,即古之大长干也。稍西曰小长干,吴立大市,晋瓦宫寺适当其地。”
长干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其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地址] 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雨花台到长干桥一带。 [线路] 游2路、2路、16路、26路、33路、49路、802路、814路、816路、新善线、新九线,中华门内或雨花路站。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之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鹭洲与凤凰台 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
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博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五徐达王府的东花园。
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像,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州”。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
建于南北朝刘宋暑期。相传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
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胜迹中闪烁生辉。
至南宋,历经数次重建,最终圮废。今有来凤街、凤台路。
[地址] 白鹭洲:古洲名,为江边沙洲,不是现在的白鹭洲公园。 凤凰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集庆门附近,南京市秦淮职业学校(原四十三中学)内。
(花露北岗21号)。 [线路] 白鹭洲:夫子庙风景区,44路、304路,平江府路。
凤凰台:35路,集庆门站;14路、19路、21路、75路、80路、81路、305路,集庆门站。 [金陵五题--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乌衣巷与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
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
3.求袁枚《记句容叟》的翻译
记句容叟
我们的小船穿行过燕子矶,停泊在一座古寺旁,正好碰见一位老翁在训导几名僧人。那老翁容貌清癯而古朴,胡须和头发都已掉光,高声吟诵自己所作的诗篇,可惜牙齿残缺而发音含糊。我上前作揖并询问他说:“您老人家该是得道之人吧?”那位老人回答说:“我不是得道之人,我是被道所连累的人。”询问他的姓氏,说姓赵,是句容人。(并说)母亲怀孕之时就不吃荤腥,9岁时牙齿脱落见到肉就呕吐,于是就不吃荤腥。并发誓不娶妻,19岁那年,母亲亡故。他仰慕茅山三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非常想到那里求仙问道,于是神情轩昂地相约三个人结伴而去,带着干粮奔向茅山洞的所在地。茅山洞幽深昏暗,人只能趴着像蛇一样前进。老人第一个先进入洞中,不料堕入洞中的暗河,幸好水浅,没有受伤。其余二人举着火把跟随在他的身后。上万只蝙蝠哑哑怪叫,如同一大片黑云向火把扑来,火把被扑灭了。一条长三四尺的毒蛇,行进时如风暴乍起,呼呼作响。三人非常害怕,联结衣带沿着洞壁摸索前行,洞中的石块不是触着头顶就是碰了眉头,钟乳石如雨点般落下,几乎没法停留,又前行了五六里路,来到一处宽敞的洞穴,听到有钟磬和鸣的声音,三人非常高兴向前奔去,原来是石缝中滴水发出的声音。远望去洞穴中的水如黑色的海洋,雾气蒸腾深远莫测,波浪汹涌,不能够穷尽。这时候火把全部灭了,人也十分饥饿,因此三人后悔入洞太深便停止下来。打算从原路返回,一边走一边爬,迷失了返回的路。后来,忽然听到有人声似乎在天外呼唤,原来是三个人的亲戚朋友备办着祭奠用的饭菜纸钱在洞口哭号。三个人牵引着亲友递进来的绳子相继出洞,见到青天如同看到多年的老朋友似的,原来洞外已经是过了三个昼夜了。老人回来以后,学习了养气呼吸法,在这三个人中是最年长的,然而最终归于衰老无用,与一般老人一样。他又极其贫穷,不名一钱,于是教几个小和尚求口饭勉强度日。常常独自悔恨凭空慕道求仙,差点死在洞穴里。后来竟然还有人慷慨激昂地坚称有道有仙,认为老翁讲述的话是假的,这种人真是大错特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