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識之的读音 默而識之的意思
【解释】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 默
- 而
- 識
- 之
“默而識之”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mò ér shí zhī]
- 汉字注音:
- 简繁字形:
- 默而识之
- 是否常用:
- 否
“默而識之”的意思
基本解释
网络解释
【解释】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默而識之”的单字解释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識】:[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適”。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職掌。8.同“職”。相愛憐。9.同“蘵”。草名。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默而識之”的相关词语
* 默而識之的读音是:mò ér shí zhī,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默而識之的意思:【解释】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解释】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識】:[shí]1.知道;瞭解。2.認識;識別。3.賞識。4.知識;見解。5.思想意識。6.知覺。7.相識的朋友;知交。8.同“適”。剛才。[zhì]1.旗幟。後作“幟”。2.標志;記號。3.做記號,加標記。4.記住。5.記載。6.特指古代鐘鼎上凸出的文字。7.同“職”。職掌。8.同“職”。相愛憐。9.同“蘵”。草名。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