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的读音 風波的意思

风波 (鲁迅著短篇小说)《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风波 (汉语词语)风波是一个词,汉语词汇。 拼音:fēng bō 风浪。比喻纠纷和乱子。 《风波》是1920年鲁迅创作的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呐喊》中。 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
  • fēng

“風波”的读音

拼音读音
[fēng bō]
汉字注音:
ㄈㄥ ㄅㄛ
简繁字形:
风波
是否常用:

“風波”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风波 fēngbō

(1) [wave]∶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disturbance]∶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辞典解释

风波  fēng bō   ㄈㄥ ㄅㄛ  

被风所播荡。
《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比喻人事的变故。
《儒林外史.第八回》:「宦海风波,实难久恋。」
《红楼梦.第九四回》:「头里在这里吃饭的倒先别问去,找不成再惹出些风波来更不好了。」

英语 disturbance, crisis, disputes, restlessness, CL:場|场[chang2]

法语 troubles

网络解释

风波 (鲁迅著短篇小说)

《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风波 (汉语词语)

风波是一个词,汉语词汇。
拼音:fēng bō
风浪。比喻纠纷和乱子。
《风波》是1920年鲁迅创作的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呐喊》中。
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

“風波”的单字解释

】:[fēng]1.空氣流動的現象。2.風教;教化。3.習俗,風氣。4.風操,節操。5.猶風範,風度。6.風格流派。指某種技藝、作品或思想的特點。7.收采。參見“風聽”。8.任意、沒有拘束。參見“風議”。9.聲音。10.流傳的,沒有確實根據的。參見“風聞”。11.趨勢;情勢。12.消息。13.意旨。14.風波;事端。15.景象。參見“風景”、“風光”。16.謂獸類雌雄相誘。17.指獸類放逸走失。18.指男女間的情愛。19.《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這一部分。20.指鄉土樂曲;民間歌謠。21.泛指詩作。22.奮起,振作。參見“風發”。23.中醫學謂人體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為陽邪。外感風邪常致風寒、風熱、風濕等症。亦指急症。如中風、痛風等。24.癲狂。後作“瘋”。25.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後作“瘋”。26.指嬉戲,戲鬧。27.落。28.借風力吹(使東西乾燥或純凈)。參見“風乾”。亦指借風力吹乾的。參見“風雞”、“風肉”。29.姓。[fěng]1.勸諫;諷諫。2.泛指勸說。3.諷誦。
】:1.波浪:波纹。随波逐流。2.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波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前进。最常见的有机械波和电磁波。通常也可分为横波和纵波。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姓。

“風波”的相关词语

* 風波的读音是:fēng bō,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風波的意思:风波 (鲁迅著短篇小说)《风波》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 《风波》这篇小说围绕“辫子”的有无展开情节,事件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感情变化,在结构上完整地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的程序演进,而且既突出主要人物,又“注彼而写此”,场面不大,个个人物鲜灵生动。小说最后写“新近裹脚”的六斤一瘸一拐的样子,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留下深长的余味,其精警深刻,发人深思。 风波 (汉语词语)风波是一个词,汉语词汇。 拼音:fēng bō 风浪。比喻纠纷和乱子。 《风波》是1920年鲁迅创作的小说,收录于鲁迅的《呐喊》中。 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