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怎么读 顛的意思
“顛”字共有1个读音:
[diān]
更新时间 | 2024年 |
---|---|
汉字 | 顛 |
读音 |
|
注音 | ㄉㄧㄢ |
部首 | [頁] 页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9 部外:10 |
异体字 | 㒹 傎 厧 槙 顚 颠 𠑘 𠖩 𠫉 𡬅 瑱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简体字形 | 颠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985B |
其它编码 | 五笔:fhwm 仓颉:jcmbc 郑码:edog 四角:41886 |
笔顺编码 | 1225111134132511134 |
笔顺笔画 | 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
五笔笔顺 |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横 撇 点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点 |
顛字的意思
同“颠”。
顛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顛
diān ㄉㄧㄢˉ
头顶。《爾雅•釋言》:“顛,頂也。”郭璞注:“頭上。”《墨子•脩身》:“華髮隳顛。”孫語讓閒詁:“隳顛,即秃頂。”《晋書•束晳傳》:“丹墀步紈袴之童,東野遺白顛之叟。”宋梅堯臣《依韻和楊敏叔吴門秋晚見寄》:“顛毛隨日减,冉冉不勝簮。” 泛指物体顶部。《方言》卷六:“顛,上也。”《六書故•人三》:“頭之上為顛,引之則山有顛,木亦有顛。凡高之所極皆曰顛。”《史記•孝武本紀》:“東上泰山,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顛。”《文選•王襃〈洞簫賦〉》:“孤雌寡鶴,娱優乎其下兮,春禽羣嬉,𦒡翔乎其顛。”張銑注:“其巔,謂竹上也。”又指马的额头。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頁部》:“馬以顙為頂也。”《詩•秦風•車鄰》:“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毛傳:“白顛,的顙也。” 本,始。《正字通•頁部》:“顛,本末曰‘顛末’。”晋陸機《文賦》:“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顛。”宋戴復古《訪陳與機縣尉於湘潭下攝寺》:“題詩記顛末,改不假人碑。”清王士禳《西城别墅記》:“聊書其顛委以為之記。” 下。《説文解字須部》“顛,頂也”段玉裁注:“顛為最上,倒之則為最下。”漢揚雄《太玄•疑》:“顛疑遇幹,客,三歲不射。”范望注:“顛,下也。” 坠落;殒落。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五引《字書》:“顛,墜也。”又卷五十一引《考聲》:“顛,殒也。”《左傳•隱公十一年》:“子都自下射之,顛。”杜預注:“顛,顛隊而死。”《楚辭•離騷》:“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王逸注:“自上下曰顛。”《漢書•五行志中》:“京房《易傳》曰:‘《復》:崩來無咎。’自上下者為崩,厥應泰山之石顛而下,聖人受命人君虜。”顔師古注:“顛,墜也。” 同“蹎”。倒仆。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五十一:“顛,《廣雅》:‘倒也。‘’”五代徐鍇《説文繫傳•頁部》:“顛,顛倒字作蹎。”清徐濺《説文解字注箋•頁部》:“《繫傳》曰:‘顛倒字作暝’,是也,作顛者,假借字耳。”《易•鼎》:“鼎顛趾,利出否。”陸德明釋文:“顛,倒也。”《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颠倒;倒置。《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楚辭•劉向〈九嘆•愍命〉》:“今反表以為裏兮,顛裳㠯為衣。”王逸注:“顛,倒也。” 颠簸。《紅樓夢》第七十八回:“騎馬顛了,骨頭痛。”遣林則徐《日記•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一八四二年九月十九日)》:“岀峽皆石路,且多自上而下,車顛甚。” 通“瘨(癲)”。疯,狂。《急就篇》:“疝瘕疾狂失響。”顔師古注:“顛疾,性理顛倒失常,亦謂之狂獝,妄動作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坤部》:“顛,叚借為瘨。”《書•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究。”孫星衍疏:“顛,與瘨通。《廣雅•釋詁》:‘狂也。’”宋蘇軾《李公擇求黄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無功暴得喜欲顛,神人戲汝真可憐。”元費唐臣《貶黄州》第一折:“不荒唐,不顛狂,折末雲陽梟首高竿上。” 古县名。指滇池县,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两汉为益州郡治所。后作“滇”。南朝梁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巴渝宋蔡,淮南干遮,文成顛歌。”李善注引文穎曰:“文成,遼西縣名也。其縣人善歌。顛,益州顛縣,其人能作西南夷歌也。顛、滇同也。” 姓。《廣韻•先韻》:“顛,姓。”《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其它字义
● 顛
dián ㄉㄧㄢˊ
〔顛顛〕忧思貌。也单用作“顛”。《集韻•先韻》:“顛,憂思皃。”《禮記•玉藻》:“喪客纍纍,色容顛顛。”鄭玄注:“憂思貌也。” 同“闐”。充满。《洪武正韻先韻》:“顛,盛氣貌。”《易頤》:“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无咎。”《禮記•玉藻》:“頭頸必中,山立時行,盛氣顛實揚休。”鄭玄注:“顛,讀為闐,盛聲中之氣使之関滿其息,若陽氣之躰〔体〕物也。”孔穎達疏:“顛,塞也。……言軍士宜怒其氣,塞滿身中。”其它字义
● 顛
diàn ㄉㄧㄢˋ
同“頊”。古代冠冕的玉饰,自两侧垂于耳旁,用来塞耳,故又名“充耳”。《集霰韻》:“瑱,《説文》:‘以玉充耳。’或从頁。”英语 top, peak, summit; upset
法语 ballotter,cahoter,sommet,cime
顛字的详细解释
顛字的辞典解释
颠ㄉㄧㄢdiān 名
头顶。《墨子·修身》:「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清·孙诒让·闲诂:「隳颠,即秃顶。」
最高的地方、顶端。如:「山颠」、「树颠」、「塔颠」。同「巅 」。
额头。《诗经·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根本。《文选·陆机·文赋》:「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颠颉。
动震荡、摇动。如:「这条山路崎岖不平,车子颠得很厉害。」
跌落、坠落。《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自上下者为崩,厥应泰山之石颠而下。」
倒置。《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汉·刘向〈九叹·愍命〉:「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发狂。宋·苏轼〈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诗:「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通「癫」。
大吵大闹。《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巢氏倚了病势,要死要活的颠了一场。」
康熙字典解释
顛【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正字通》俗顚字。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顚【卷九】【頁部】
頂也。从頁眞聲。都秊切
说文解字注
(顚)頂也。見釋言。國語班序顚毛注同。引伸爲凡物之頂。如秦風有馬白顚。傳曰。白顚、?顙也。馬以顙爲頂也。唐風首陽之顚。山頂亦曰顚也。顚爲冣上。倒之則爲冣下。故大雅顚沛之揭。傳曰。顚、仆也。論語顚沛。馬注曰。僵仆也。離騷注曰。自上下曰顚。廣雅曰。顚、末也。从𩑋。眞聲。都秊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