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家庭樹的读音 郗家庭樹的意思
郗家庭树 【词目】:郗家庭树 【注音】:xī jiā/gū/jie tíng shù 【解释】:晋郗鉴在丧乱中哺育外甥周翼,使得其保全性命。后遂用"郗家庭树"为称颂舅家深情的典故。
- 郗
- 家
- 庭
- 樹
“郗家庭樹”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xī jiā tíng shù]
- 汉字注音:
- ㄒㄧ ㄐㄧㄚ ㄊㄧㄥˊ ㄕㄨˋ
- 简繁字形:
- 郗家庭树
- 是否常用:
- 否
“郗家庭樹”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晋郗鉴在丧乱中哺育外甥周翼,使得其保全性命。事见《晋书.郗鉴传》。后遂用"郗家庭树"为称颂舅家深情的典故。
网络解释
郗家庭树
【词目】:郗家庭树
【注音】:xī jiā/gū/jie tíng shù
【解释】:晋郗鉴在丧乱中哺育外甥周翼,使得其保全性命。后遂用"郗家庭树"为称颂舅家深情的典故。
“郗家庭樹”的单字解释
【郗】:[chī]姓。[xī]姓。春秋周邑名。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庭】:1.院子;院落:前庭。2.厅堂:大庭广众。3.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法庭。开庭。
【樹】:1.木本植物的總稱:“植物園種了各種各樣的樹。”2.門屏。《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鄭玄•注:“屏謂之樹。樹所以蔽行道。”3.種植﹑栽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4.建立。《書經•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唐•李白《與賈少公書》:“白不樹矯抗之跡,恥振元邈之風。”
“郗家庭樹”的相关词语
* 郗家庭樹的读音是:xī jiā tíng shù,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郗家庭樹的意思:郗家庭树 【词目】:郗家庭树 【注音】:xī jiā/gū/jie tíng shù 【解释】:晋郗鉴在丧乱中哺育外甥周翼,使得其保全性命。后遂用"郗家庭树"为称颂舅家深情的典故。
基本解释
晋郗鉴在丧乱中哺育外甥周翼,使得其保全性命。事见《晋书.郗鉴传》。后遂用"郗家庭树"为称颂舅家深情的典故。郗家庭树
【词目】:郗家庭树【注音】:xī jiā/gū/jie tíng shù
【解释】:晋郗鉴在丧乱中哺育外甥周翼,使得其保全性命。后遂用"郗家庭树"为称颂舅家深情的典故。
【郗】:[chī]姓。[xī]姓。春秋周邑名。故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县。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庭】:1.院子;院落:前庭。2.厅堂:大庭广众。3.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法庭。开庭。
【樹】:1.木本植物的總稱:“植物園種了各種各樣的樹。”2.門屏。《禮記•郊特牲》:“臺門而旅樹。”鄭玄•注:“屏謂之樹。樹所以蔽行道。”3.種植﹑栽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4.建立。《書經•泰誓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唐•李白《與賈少公書》:“白不樹矯抗之跡,恥振元邈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