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怎么读 輯的意思
更新时间 | 2024年 |
---|---|
汉字 | 輯 |
读音 |
|
注音 | ㄐㄧˊ |
部首 | [車] 车字旁 |
笔画 | 总笔画:16 部外:9 |
异体字 | 辑 𨌖 𨍣 𨍾 𨎵 集 |
字形结构 | 左右结构 |
简体字形 | 辑 |
统一编码 | 基本区 U+8F2F |
其它编码 | 五笔:lkbg 仓颉:jjrsj 郑码:fkjc 四角:56041 |
笔顺编码 | 1251112251122111 |
笔顺笔画 | 一丨フ一一一丨丨フ一一丨丨一一一 |
五笔笔顺 |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 竖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
輯字的意思
同“辑”。
輯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義
● 輯
jí ㄐㄧˊ
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編書:輯錄。輯要。輯逸。編輯。纂輯。 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書刊:叢書第一輯。 和,和睦:輯睦。 斂,拖着不便脫落。 古同“緝”,連綴。 古代稱協調駕車的衆馬。英语 gather up, collect; edit, compile
德语 abholen, einsammeln ,zusammenstellen (V)
法语 volume,tome,partie
輯字的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 輯
輯 jí
〈名〉
(1) (形聲。本義:車箱)
(2) 同本義。泛指車子 [sedan chair]
輯,車和輯也。——《說文》
輯,合材爲車,鹹相得謂之輯。——《六書故》
推於御也, 齊輯乎轡銜之際。——《列子·湯問》
(3) 整套書籍、資料等按內容或發表先後次序分成的各個部分 [series]。
如:第二輯
詞性變化
◎ 輯
輯 jí
〈動〉
(1) 聚集 [gather;assemble]
甲輯而兵聚。——《韓非子·說林》
又如:輯輯(羣集的樣子)
(2) 斂,拖着不使脫落 [hold back;restrain]
望于山川,遍於羣神,輯五瑞。——《書·舜典》
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禮記》
(3) 把各種來源的書面材料或項目經加工彙編成一個文件或一冊,彙編成一套文件或叢書 [collect;edit compile]
辭之輯也。——《詩·大雅·板》
輯黃花岡烈士事略。—— 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輯佚書(輯集佚書。又指已經亡佚的古書,被後人從其他各種書籍中收集起來那些引用過的之句,然後儘量按原書整理成一個輯本);輯略(漢劉歆所撰七略之一。是一篇論述當時已出版的羣書及學術源流的提要);輯佚(輯錄散佚的有關資料);輯刊(編集刻印)
(4) 整修,補合 [repair]。
如:輯理(料理);輯治(整頓治理);輯褫(輯補修治)
(5) 使安定 [stablize]。
如:輯安(治理安撫);輯定(安撫,平定)
(6) 通“緝”。連綴 [join together;put together]
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韓非子·外儲》
◎ 輯
輯 jí
〈形〉
(1) 和諧,和睦 [harmonious]
其天下輯睦。——《左傳·襄公十九年》
又如:輯穆(和睦);輯和(和諧;團結);輯輯(聲音柔和。也作“習習”);輯柔(精神安和柔順)
(2) 引申爲安定 [stable]。
如:輯寧(安寧)
(3) 另見 ji
常用詞組
輯錄輯睦輯要
基本詞義
◎ 輯
(1) 輯 ji
(2) ——見“邏輯”( luóji)
(3) 另見 jí
輯字的辞典解释
蒐錄後整理。如:「編輯」、「比輯舊聞,憤而成篇。」《漢書·卷三○·藝文志》:「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謂之《論語》。」
名量詞。計算叢書或期刊出版的單位。如:「《辭典學叢刊》總共有三輯。」
康熙字典解释
輯【酉集下】【車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韻會》《正韻》𠀤秦入切,音集。《說文》車和輯也。《六書故》合材爲車咸相得謂之輯。
又《玉篇》和也。《正韻》睦也。《書·湯誓》輯寧爾邦家。
又吐辭和好曰輯。《詩·大雅》辭之輯矣。
又顏色和柔亦曰輯。《詩·大雅》輯柔爾顏。
又斂也。《書·舜典》輯五瑞。《禮·檀弓》蒙袂輯屨。《註》力憊不能斂屨也。
又與集通。《前漢·郊祀歌》澤汪濊,輯萬國。
又與楫通。《前漢·兒寬傳》統楫羣元。《註》楫,聚也。當作輯。
又《公孫弘傳》發輯濯士。《註》輯,本從木,其音同耳。
又與揖通。《晉語》君輯大夫就車。《註》輯作揖。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輯【卷十四】【車部】
車和輯也。从車咠聲。秦入切
说文解字注
(輯)車輿也。各本作車和輯也。大誤。今正。自轈篆以上皆車名。自輿篆至軜篆皆車上事件。其閒不得有車和之訓。許書列字次弟有倫。可攷而知也。叚令訓爲車和。則此篆當與軼??軭軔輟䡔轚諸篆爲類。列子湯問篇唐殷敬順釋文引說文輯、車輿也。殷氏所見未誤。大玄。礥上九。崇崇高山。下有川波。其人有輯航、可與過。測曰。高山大川不輯航不克也。此輯謂輿。山必輿、川必航。而後可過。是古義見於子雲之書。非無可徵也。輿之中無所不居。無所不載。因引申爲斂義。喪大記檀弓之輯杖、輯屨是也。又爲和義。爾雅。輯、和也。版詩毛傳同。公劉傳曰。和睦也。引申義行。本義遂廢。淺人少可多怪。改易許書。此字从車之恉遂不可得而聞矣。从車。咠聲。秦入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