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官的读音 谏官的意思

谏官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 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
  • jiàn
  • guān

“谏官”的读音

拼音读音
[jiàn guān]
汉字注音:
ㄐㄧㄢˋ ㄍㄨㄢ
简繁字形:
諫官
是否常用:

“谏官”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谏官 jiànguān

[imperial censors] 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鲁公为谏官。——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辞典解释

谏官  jiàn guān  ㄐㄧㄢˋ ㄍㄨㄢ  

职官名。专司谏诤之职的官吏。如御史、谏议大夫等。

网络解释

谏官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
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
谏官

“谏官”的单字解释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谏。直言敢谏。从谏如流。
】: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谏官”的相关成语

“谏官”的相关词语

“谏官”造句

唐代发达的谏官制度有深刻的社会基础,这一社会基础主要表征为经学的弘扬广大和谏官的道隐情怀两大方面。

宋朝开启了台谏合流制度,御史与谏官充分发挥了监察百官的作用。

谏官制度是封建君主制中一项重要内容,自周首创,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至隋唐而臻成熟。

谏官的职能是发现君主和高级官员的不当行为,以及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并直接向君主提出意见或建议。

本文还对明清谏官的选任,考核,权责及明清言谏制度的局限和借鉴作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谏官的谏言挑起了朝臣中敏感的神经,顿时朝堂中群臣纷纷互相攻击指责。

魏晋南北朝的谏官制度源自秦朝,也为隋唐谏官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

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明朝张居正,通过编《帝鉴图说》,实际就起了一个谏官的作用,以古讽今,教育皇帝,这本书现在还在。

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

* 谏官的读音是:jiàn guān,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谏官的意思:谏官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 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