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的读音 知足常樂的意思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 知
- 足
- 常
- 樂
“知足常樂”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zhī zú cháng lè]
- 汉字注音:
- ㄓ ㄗㄨˊ ㄔㄤˊ ㄌㄜˋ
- 简繁字形:
- 知足常乐
- 是否常用:
- 否
“知足常樂”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辞典解释
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ㄓ ㄗㄨˊ ㄔㄤˊ ㄌㄜˋ 为人知道满足,不做过分的要求,心情自然能常保愉快。
如:「知足常乐,贪多则忧。」
英语 satisfied with what one has (idiom)
网络解释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知足常樂”的单字解释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知足常樂”的相关词语
* 知足常樂的读音是:zhī zú cháng lè,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知足常樂的意思:【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基本解释
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辞典解释
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ㄓ ㄗㄨˊ ㄔㄤˊ ㄌㄜˋ为人知道满足,不做过分的要求,心情自然能常保愉快。
如:「知足常乐,贪多则忧。」
英语 satisfied with what one has (idiom)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