琱怎么读 琱的意思

“琱”字共有1个读音: [diāo]  
琱
更新时间 2024年
汉字
读音 [diāo]
注音 ㄉㄧㄠ
部首 [王]  王字旁
笔画 总笔画:12 部外:8
异体字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7431
其它编码 五笔:gmfk 仓颉:mgbgr 郑码:clbj 四角:17120
笔顺编码 112135121251
笔顺笔画 一一丨一ノフ一丨一丨フ一
五笔笔顺 横 横 竖 提 撇 横折钩 横 竖 横 竖 横折 横

琱字的意思

同“”。

琱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iāo ㄉㄧㄠˉ

治玉;雕刻。后作“雕”。《説文•玉部》:“琱,治玉也。”桂馥義證:“《初學記》:‘琱,治璞也。’或借‘雕’字。《釋器》:‘玉謂之雕。’”《廣韻•蕭韻》:“琱,琱琢。”《文選•張衡〈思玄賦〉》:“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路。”李善注:“琱輿,琱玉之輿。”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鐫犀為軸,琱玉為龍。” 似玉的石。《説文•玉部》:“琱,石似玉。” 琢磨;推敲。宋楊萬里《寒食雨作》:“老來不辦琱新句,報答風光且一篇。” “彫”。雕画纹饰。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琱,叚借為彫。”《漢書•貢禹傳》:“牆塗而不琱,木摩而不刻。”顔師古注:“琱字與彫同。彫,畫也。”又《王莽傳下》:“為銅薄櫨,飾以金銀琱文,窮極百工之巧。”顔師古注:“琱字與彫同。”又有雕画纹饰的。《漢書•郊祀志下》:“賜爾旂鸞黼黻琱戈。”顔師古注:“琱戈,刻鏤之戈也。”五代馮延巳《鵲踏枝》之十二:“玉勒琱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鏡花緣》第十回:“身穿白布箭衣,頭上束著白布漁婆巾,臂上跨著一張琱弓。”

英语 engrave, inlay, carve; exhaust

法语 graver des pierres précieuses

琱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iāo

〈动〉

(1) (雕的异体字)

(2) 治玉,引申为雕刻,刻镂 [carve jade;carve]。如:琱舆(玉饰之车);琱戈(刻镂过的戈)

(3) 通“彫”。用彩画装饰 [decorate]

古者工不造琱琢,商不通侈靡。——《汉书·王吉传》

琢琱狎猎,金银琳琅。——《文选·张衡·南都赋》

素又发泄东宫服玩似加琱饰者,悉陈于庭,以示文帝。——《北史·隋宗室诸王传》

(4) 又如:琱文(刻画的花纹);琱履(绣花鞋);琱丽(装饰华丽)

(5) 琢磨,推敲文字 [ponder;weigh]

光来不办琱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宋· 杨万里《寒食雨作》

琱字的辞典解释

雕ㄉㄧㄠdiāo 动

磨制玉器。《集韵·平声·萧韵》:「雕,说文:『治玉也。』」

刻镂。《汉书·卷九○·酷吏传·序》:「汉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号为罔漏吞舟之鱼。」通「雕」、「雕」。

雕画彩饰。《汉书·卷七二·贡禹传》:「墙涂而不雕,木摩而不刻。」

经雕饰的。《镜花缘·第一○回》:「身穿白布箭衣,头上束著白布渔婆巾,臂上跨著一张雕弓。」

康熙字典解释

琱【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都寮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𠀤音貂。《說文》治玉也。一曰石似玉。《廣韻》琱琢。《前漢·郊祀志》𤰐黻琱戈。《師古註》琱戈,刻鏤之戈也。《張衡·南都賦》圓方琢琱。《抱朴子名實卷》駑蹇矯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

又畫也。《前漢·貢禹傳》牆塗而不琱。《師古註》琱與彫同。畫也。

又通作雕。《爾雅·釋器》玉謂之雕,雕謂之琢。《禮·王制》雕題交趾。

又通作彫。《孟子》使玉人彫琢之。《後漢·杜林傳》斲彫爲樸。

又通作錭。《荀子·富國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又或作敦。《詩·周頌》敦琢其旅。《註》敦,與琱同。

又《集韻》或作㓮,詳㓮字註。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琱【卷一】【玉部】

治玉也。一曰石似玉。从玉周聲。都寮切

说文解字注

(琱)治玉也。釋器。玉謂之雕。按琱琢同部雙聲、相轉注、詩周禮之追、大雅之敦弓皆與琱雙聲也。一曰石似玉。此字義之別說。从王。周聲。都僚切。古音在三部。經傳以雕彫爲琱。

琱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