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读音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意思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是《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著名词典学家、训诂大家王光汉先生在《词典问题研究-关于典故词溯源问题的若干思考》中的解释。
  • shù
  • jīng
  • de
  • shù
  • táo
  • de
  • yīn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读音

拼音读音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汉字注音:
ㄕㄨˋ ㄐㄧㄥ ㄐㄧˊ ㄉㄜ ㄘˋ,ㄕㄨˋ ㄊㄠˊ ㄌㄧˇ ˙ㄉㄜ ㄧㄣ
简繁字形:
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是否常用: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网络解释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是《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著名词典学家、训诂大家王光汉先生在《词典问题研究-关于典故词溯源问题的若干思考》中的解释。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单字解释

】:1.木本植物的通称:柳树。一棵树。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树立;建立:建树。独树一帜。树雄心,立壮志。4.姓。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1.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2.带刺草木的通称:荆棘。3.刺;扎:棘手。
】:[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cì]1.用针或有尖的东西穿入:针刺。刺绣。2.尖锐像针的东西:鱼刺。扎了个刺。3.用剑刺。泛指杀伤或暗杀:刺杀。刺客。4.使某些感觉器官反应强烈:刺耳。刺鼻。5.用挖苦的话揭露人的短处:讥刺。6.侦察:刺探。7.名片:名刺。[cī]拟声词。快速摩擦或火线燃烧发出的声音:刺刺地直冒火星。
】:1.木本植物的通称:柳树。一棵树。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树立;建立:建树。独树一帜。树雄心,立壮志。4.姓。
】:1.桃树,落叶小乔木,小枝光滑,叶子长圆披针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绒毛,味甜,是常见水果。核仁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果实。3.形状像桃儿的东西:棉桃。棉花结桃了。4.指核桃:桃酥。5.姓。
】:1.李子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常见水果。2.这种植物的果实。3.(Lǐ)姓。
】:[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yìn]1.没有阳光;又凉又潮:地窖很荫。2.遮蔽:荫覆。3.古指因父祖有功,子孙得到官爵或特权。4.庇护:荫庇。[yīn]同“”。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相关词语

*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读音是: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的意思: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是《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著名词典学家、训诂大家王光汉先生在《词典问题研究-关于典故词溯源问题的若干思考》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