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宋無徵的读音 杞宋無徵的意思
【解释】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出处】《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 杞
- 宋
- 無
- 徵
“杞宋無徵”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qǐ sòng wú zhēng]
- 汉字注音:
- ㄑㄧˇ ㄙㄨㄥˋ ㄨˊ ㄓㄥ
- 简繁字形:
- 杞宋无征
- 是否常用:
- 否
“杞宋無徵”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征"。 辞典解释
杞宋无征 qǐ sòng wú zhēng ㄑㄧˇ ㄙㄨㄥˋ ㄨˊ ㄓㄥ 比喻事情证据不足。
语本《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网络解释
【解释】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出处】《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杞宋無徵”的单字解释
【杞】: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2.姓。
【宋】: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为齐所灭。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刘裕灭东晋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宋,史称刘宋。为南齐所灭。2.(960—1279)赵匡胤灭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4月为金所灭。5月赵构重建政权,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279年为元所灭。北宋、南宋合称两宋。3.响度单位。一毫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旧写作𠳼。
【無】:同“无”。
【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zhēng]1.“征”的繁体字。2.召集:“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3.責問、詢問:“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4.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5.公開尋求、招請:“徵婚”、“徵文”、“誠徵女工”。6.課取、收取:“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7.預兆、跡象:“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8.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
“杞宋無徵”的相关词语
* 杞宋無徵的读音是:qǐ sòng wú zhēng,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杞宋無徵的意思:【解释】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出处】《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基本解释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征"。辞典解释
杞宋无征 qǐ sòng wú zhēng ㄑㄧˇ ㄙㄨㄥˋ ㄨˊ ㄓㄥ比喻事情证据不足。
语本《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解释】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出处】《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杞】: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2.姓。
【宋】: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86)。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为齐所灭。2.朝代名。1.南朝之一(420—479)。刘裕灭东晋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国号宋,史称刘宋。为南齐所灭。2.(960—1279)赵匡胤灭五代后周建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4月为金所灭。5月赵构重建政权,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279年为元所灭。北宋、南宋合称两宋。3.响度单位。一毫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旧写作𠳼。
【無】:同“无”。
【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zhēng]1.“征”的繁体字。2.召集:“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3.責問、詢問:“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4.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5.公開尋求、招請:“徵婚”、“徵文”、“誠徵女工”。6.課取、收取:“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7.預兆、跡象:“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8.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