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的读音 朱子的意思
1.对宋朱熹的尊称。
- 朱
- 子
“朱子”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zhū zǐ]
- 汉字注音:
- ㄓㄨ ㄗˇ
- 简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朱子”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对宋朱熹的尊称。
网络解释
“朱子”的单字解释
【朱】:[zhū]1.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2.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 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朱子”的相关词语
“朱子”造句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朱熹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底:同“的”。朱熹
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矣。皆圣洁之大道,何足惧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几其长也,亦无非常。
格竹实践注定要失败是由朱子格物论中知识论的方法取向与止于至善的道德目的之间的矛盾关系决定的,典型地暴露了朱子格物论的科学主义倾向导致的道德实践论困境,这也表明科学主义路线不可能使人类的精神获得自由和超越,不可能彻底解决人类的精神生活问题,特别是终极意义问题。
朱子的格物观最为精义,主要是通过格物,把人心已知之理推广到未知领域,达到宇宙界与人生界豁然贯通的理想境界。
四在朱子看来,人们之所以不能止于至善,关键是因为对事理看得不真切,不知何者为至善所在。
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所以,町人哲学便痛击了朱子学“重义轻利”的观点,阐述了町人阶级求利的正当性。
然而,朱子终不能抵挡思想史上常有的现成化倾向,最终造成思想与生活、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割裂。
朱子对该问题的思考,重在解决个人的道德践履问题,而非单纯地构建理论体系,这是把握朱子基本为学精神的基础。
* 朱子的读音是:zhū zǐ,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朱子的意思: 1.对宋朱熹的尊称。
基本解释
1.对宋朱熹的尊称。【朱】:[zhū]1.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2.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3.姓。[shú]〔朱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 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朱熹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底:同“的”。朱熹
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矣。皆圣洁之大道,何足惧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几其长也,亦无非常。
格竹实践注定要失败是由朱子格物论中知识论的方法取向与止于至善的道德目的之间的矛盾关系决定的,典型地暴露了朱子格物论的科学主义倾向导致的道德实践论困境,这也表明科学主义路线不可能使人类的精神获得自由和超越,不可能彻底解决人类的精神生活问题,特别是终极意义问题。
朱子的格物观最为精义,主要是通过格物,把人心已知之理推广到未知领域,达到宇宙界与人生界豁然贯通的理想境界。
四在朱子看来,人们之所以不能止于至善,关键是因为对事理看得不真切,不知何者为至善所在。
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所以,町人哲学便痛击了朱子学“重义轻利”的观点,阐述了町人阶级求利的正当性。
然而,朱子终不能抵挡思想史上常有的现成化倾向,最终造成思想与生活、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割裂。
朱子对该问题的思考,重在解决个人的道德践履问题,而非单纯地构建理论体系,这是把握朱子基本为学精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