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烏的读音 方光烏的意思
方光乌 方光乌(fānɡ ɡuānɡ wū) 指清代科举应试的字体。其体方正﹑光润﹐墨色乌黑。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故又称"院体"﹑"馆阁体"。据传为历相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所创。
- 方
- 光
- 烏
“方光烏”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fāng guāng wū]
- 汉字注音:
- ㄈㄤ ㄍㄨㄤ ㄨ
- 简繁字形:
- 方光乌
- 是否常用:
- 否
“方光烏”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指清代科举应试的字体。其体方正﹑光润﹐墨色乌黑。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故又称"院体"﹑"馆阁体"。据传为历相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所创。
网络解释
方光乌
方光乌(fānɡ ɡuānɡ wū)
指清代科举应试的字体。其体方正﹑光润﹐墨色乌黑。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故又称"院体"﹑"馆阁体"。据传为历相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所创。
“方光烏”的单字解释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烏】:1.“乌”的繁体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
“方光烏”的相关词语
* 方光烏的读音是:fāng guāng wū,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方光烏的意思:方光乌 方光乌(fānɡ ɡuānɡ wū) 指清代科举应试的字体。其体方正﹑光润﹐墨色乌黑。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故又称"院体"﹑"馆阁体"。据传为历相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所创。
基本解释
指清代科举应试的字体。其体方正﹑光润﹐墨色乌黑。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故又称"院体"﹑"馆阁体"。据传为历相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所创。方光乌
方光乌(fānɡ ɡuānɡ wū)指清代科举应试的字体。其体方正﹑光润﹐墨色乌黑。这种字体也流行于翰林院﹐故又称"院体"﹑"馆阁体"。据传为历相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所创。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烏】:1.“乌”的繁体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