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牘主義的读音 文牘主義的意思
文牍主义 文牍主义是宣传工作中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指满足于坐机关批阅公文、依靠文书表格指导工作的领导作风。其特点是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不负责任、凭主观想象,滥发文件,互相扯皮,搞公文旅行,诿过饰非,把生动活泼的工作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因此,要改善和提高国家机关以及团体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必须脱离文牍主义的窠臼,制定文牍工作规范,完善文牍处理办法。
- 文
- 牘
- 主
- 義
“文牘主義”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wén dú zhǔ yì]
- 汉字注音:
- ㄨㄣˊ ㄉㄨˊ ㄓㄨˇ ㄧˋ
- 简繁字形:
- 文牍主义
- 是否常用:
- 否
“文牘主義”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文牍主义 wéndúzhǔyì
[red tape]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仅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网络解释
文牍主义
文牍主义是宣传工作中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指满足于坐机关批阅公文、依靠文书表格指导工作的领导作风。其特点是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不负责任、凭主观想象,滥发文件,互相扯皮,搞公文旅行,诿过饰非,把生动活泼的工作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因此,要改善和提高国家机关以及团体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必须脱离文牍主义的窠臼,制定文牍工作规范,完善文牍处理办法。
“文牘主義”的单字解释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牘】:同“牍”。
【主】: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文牘主義”的相关词语
* 文牘主義的读音是:wén dú zhǔ yì,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文牘主義的意思:文牍主义 文牍主义是宣传工作中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指满足于坐机关批阅公文、依靠文书表格指导工作的领导作风。其特点是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不负责任、凭主观想象,滥发文件,互相扯皮,搞公文旅行,诿过饰非,把生动活泼的工作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因此,要改善和提高国家机关以及团体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必须脱离文牍主义的窠臼,制定文牍工作规范,完善文牍处理办法。
基本解释
文牍主义 wéndúzhǔyì
[red tape]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仅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文牍主义
文牍主义是宣传工作中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指满足于坐机关批阅公文、依靠文书表格指导工作的领导作风。其特点是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不负责任、凭主观想象,滥发文件,互相扯皮,搞公文旅行,诿过饰非,把生动活泼的工作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因此,要改善和提高国家机关以及团体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必须脱离文牍主义的窠臼,制定文牍工作规范,完善文牍处理办法。【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牘】:同“牍”。
【主】: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预示:早霞主雨。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姓。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