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赐之师的读音 拜赐之师的意思

拜赐之师【解释】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 bài
  • zhī
  • shī

“拜赐之师”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ài cì zhī shī]
汉字注音:
ㄅㄞˋ ㄘˋ ㄓ ㄕ
简繁字形:
拜賜之師
是否常用:

“拜赐之师”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见《左传.文公二年》。后因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网络解释

拜赐之师

【解释】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拜赐之师”的单字解释

】:[bài]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拜。叩拜。跪拜。引恭敬地:拜托。拜访。拜望。拜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2.行礼祝贺:拜年。拜寿。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拜师。[bái][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1.旧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赐予。2.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赐教。赐顾。请即赐复。3.敬辞,指别人给的东西或好处:厚赐受之有愧。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师。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师。理发师。3.效法:师法。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军队:出师。劳师动众。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师。师太。

“拜赐之师”的相关词语

* 拜赐之师的读音是:bài cì zhī shī,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拜赐之师的意思:拜赐之师【解释】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出处】《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