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引的读音 征引的意思
征引 拼音 :zhēng yǐn 1. [quote]∶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征引史实 2. [recommend]∶指推荐选拔人才
- 征
- 引
“征引”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zhēng yǐn]
- 汉字注音:
- ㄓㄥ ㄧㄣˇ
- 简繁字形:
- 徵引
- 是否常用:
- 是
“征引”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征引 zhēngyǐn
(1) [quote]∶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征引史实
(2) [recommend]∶指推荐选拔人才
辞典解释
征引 zhēng yǐn ㄓㄥ ㄧㄣˇ 征召任用。
《魏书.卷九.肃宗纪》:「应时求者,自别征引。」
《南史.卷七一.儒林传.顾越传》:「朝廷以臣微涉艺学,远垂征引。」
引证文献。
唐.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再获书辞,辱征引地理证验。」
如:「征引详博」。
网络解释
征引
拼音 :zhēng yǐn
1. [quote]∶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征引史实
2. [recommend]∶指推荐选拔人才
“征引”的单字解释
【征】: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引】:1.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却:引退。引避。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征引”的近义词
“征引”的相关成语
“征引”的相关词语
“征引”造句
本书选诗独具慧眼,注释妙笔生花,征引文献丰富,行文幽默而深刻。
你在评论中所征引原著中的句章断章取义,是对原著的亵渎!
征引传说分析,通过对各经具体征引经说以及案语的分析,细致探讨了全书实际的宗旨和学术趋向。
中文报纸在周一征引医生的话说即便小女孩能活上去,也只是植物人。
当然,这些结论征引的是20世纪的数据资料.
第四部分,主要对该书所征引的材料加以考辨。
学问与功力在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征引故实与化用前人诗句。
体例明晰,征引得当,考证精核,为研究梁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资料。
最好不要大段大段地征引,而应着眼于结合书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活动和周围的实际来写体会。
《刘文典全集》卷四,第795页)他所征引的材料,特别强调“查证原文”,以免以讹传讹灾梨祸枣。
* 征引的读音是:zhēng yǐn,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征引的意思:征引 拼音 :zhēng yǐn 1. [quote]∶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征引史实 2. [recommend]∶指推荐选拔人才
基本解释
征引 zhēngyǐn
(1) [quote]∶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征引史实
(2) [recommend]∶指推荐选拔人才
辞典解释
征引 zhēng yǐn ㄓㄥ ㄧㄣˇ征召任用。
《魏书.卷九.肃宗纪》:「应时求者,自别征引。」
《南史.卷七一.儒林传.顾越传》:「朝廷以臣微涉艺学,远垂征引。」
引证文献。
唐.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再获书辞,辱征引地理证验。」
如:「征引详博」。
征引
拼音 :zhēng yǐn1. [quote]∶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征引史实
2. [recommend]∶指推荐选拔人才
【征】:1.走远路(多指军队):征途。长征。2.征讨:出征。南征北战。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征兵。应征入伍。4.征收:征税。5.征用:征地。6.征求:征稿。征文。7.证明;证验:文献足征。信而有征。有实物可征。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征候。象征。特征。“徵”
【引】:1.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4.退却:引退。引避。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本书选诗独具慧眼,注释妙笔生花,征引文献丰富,行文幽默而深刻。
你在评论中所征引原著中的句章断章取义,是对原著的亵渎!
征引传说分析,通过对各经具体征引经说以及案语的分析,细致探讨了全书实际的宗旨和学术趋向。
中文报纸在周一征引医生的话说即便小女孩能活上去,也只是植物人。
当然,这些结论征引的是20世纪的数据资料.
第四部分,主要对该书所征引的材料加以考辨。
学问与功力在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征引故实与化用前人诗句。
体例明晰,征引得当,考证精核,为研究梁代文学史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资料。
最好不要大段大段地征引,而应着眼于结合书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活动和周围的实际来写体会。
《刘文典全集》卷四,第795页)他所征引的材料,特别强调“查证原文”,以免以讹传讹灾梨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