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的读音 寄養的意思
寄养 (词语)寄养,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 寄
- 養
“寄養”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jì yǎng]
- 汉字注音:
- ㄐㄧˋ ㄧㄤˇ
- 简繁字形:
- 寄养
- 是否常用:
- 否
“寄養”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寄养 jìyǎng
[farm out;ask sb. to bring up one's child] 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抚养
将婴儿寄养在她祖母处,自己进城工作
辞典解释
寄养 jì yǎng ㄐㄧˋ ㄧㄤˇ 将子女暂时托人抚养。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秋胡变文》:「寄养十五年,终有离心之意。」
暂时安置某处供养。
《朱子语类.卷一三○.自熙宁至靖康用人》:「太祖初定天下,将诸军分隶州郡,特寄养耳。」
英语 to place in the care of sb (a child, pet etc), to foster, to board out
法语 placement familial, placement en famille d'accueil, placement en foyer nourricier
网络解释
寄养 (词语)
寄养,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寄養”的单字解释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養】:1.照顧、撫育:“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2.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養蘭”、“養雞”。《周禮•夏官•圉人》:“圉人,當養馬芻牧之事。”3.陶冶品德:“修養品德”。《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4.教導、教育。《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序》:“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5.治療、調護:“調養”、“養顏”、“養病”。《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6.增加、助長。《左傳•昭公二十年》:“私欲養求,不給則應。”《孔穎達•正義》:“私有所欲,長養其情,求物共之,民不共給,則應之以罪。”7.信守、保持。《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8.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養由基。
“寄養”的相关词语
* 寄養的读音是:jì yǎng,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寄養的意思:寄养 (词语)寄养,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基本解释
寄养 jìyǎng
[farm out;ask sb. to bring up one's child] 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抚养
将婴儿寄养在她祖母处,自己进城工作
辞典解释
寄养 jì yǎng ㄐㄧˋ ㄧㄤˇ将子女暂时托人抚养。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秋胡变文》:「寄养十五年,终有离心之意。」
暂时安置某处供养。
《朱子语类.卷一三○.自熙宁至靖康用人》:「太祖初定天下,将诸军分隶州郡,特寄养耳。」
英语 to place in the care of sb (a child, pet etc), to foster, to board out
法语 placement familial, placement en famille d'accueil, placement en foyer nourricier
寄养 (词语)
寄养,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養】:1.照顧、撫育:“撫養”、“養民”。《禮記•大學》:“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2.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養蘭”、“養雞”。《周禮•夏官•圉人》:“圉人,當養馬芻牧之事。”3.陶冶品德:“修養品德”。《孟子•盡心下》:“養心莫善於寡欲。”4.教導、教育。《周禮•地官•保氏》:“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序》:“或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5.治療、調護:“調養”、“養顏”、“養病”。《儒林外史•第五回》:“再折些須銀子給他養那打壞了的腿。”6.增加、助長。《左傳•昭公二十年》:“私欲養求,不給則應。”《孔穎達•正義》:“私有所欲,長養其情,求物共之,民不共給,則應之以罪。”7.信守、保持。《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8.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養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