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的读音 官渡之戰的意思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史战役 官渡之战:游戏《三国杀》中的模式
- 官
- 渡
- 之
- 戰
“官渡之戰”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guān dù zhī zhàn]
- 汉字注音:
- ㄍㄨㄢ ㄉㄨˋ ㄓ ㄓㄢˋ
- 简繁字形:
- 官渡之战
- 是否常用:
- 否
“官渡之戰”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官渡之战 Guāndùzhīzhàn
[Guandu Warfare] 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割地称雄,世族豪强袁绍,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 (199 年)春天,率兵十余万南下,准备攻打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乘袁军轻敌,偷袭袁军后方乌巢,焚烧了袁绍的军粮,并乘势全线进攻,歼灭了袁军七万余。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辞典解释
官渡之战 guān dù zhī zhàn ㄍㄨㄢ ㄉㄨˋ ㄓ ㄓㄢˋ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率军攻打曹军,曹操智胜袁绍,于白马津击溃绍军,史称为「官渡之战」。
英语 battle of Guandu of 199 that established Cao Cao's 曹操 domination over north China, at Guandu (near modern 許昌|许昌[Xu3 chang1] in north Henan)
德语 Schlacht von Guandu
网络解释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史战役
官渡之战:游戏《三国杀》中的模式
“官渡之戰”的单字解释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渡】:1.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横渡。远渡重洋。飞渡太平洋。红军强渡大渡河。渡过难关。2.载运过河:渡船。请您把我们渡过河去。3.渡口(多用于地名):茅津渡(黄河渡口,在山西)。深渡(新安江渡口,在安徽)。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戰】:同“战”。
“官渡之戰”的相关词语
* 官渡之戰的读音是:guān dù zhī zhàn,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官渡之戰的意思: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史战役 官渡之战:游戏《三国杀》中的模式
基本解释
官渡之战 Guāndùzhīzhàn
[Guandu Warfare] 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割地称雄,世族豪强袁绍,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 (199 年)春天,率兵十余万南下,准备攻打许昌,消灭曹操。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拒,乘袁军轻敌,偷袭袁军后方乌巢,焚烧了袁绍的军粮,并乘势全线进攻,歼灭了袁军七万余。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辞典解释
官渡之战 guān dù zhī zhàn ㄍㄨㄢ ㄉㄨˋ ㄓ ㄓㄢˋ东汉建安五年,袁绍率军攻打曹军,曹操智胜袁绍,于白马津击溃绍军,史称为「官渡之战」。
英语 battle of Guandu of 199 that established Cao Cao's 曹操 domination over north China, at Guandu (near modern 許昌|许昌[Xu3 chang1] in north Henan)
德语 Schlacht von Guandu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历史战役官渡之战:游戏《三国杀》中的模式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渡】:1.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横渡。远渡重洋。飞渡太平洋。红军强渡大渡河。渡过难关。2.载运过河:渡船。请您把我们渡过河去。3.渡口(多用于地名):茅津渡(黄河渡口,在山西)。深渡(新安江渡口,在安徽)。4.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戰】: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