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会的读音 天地会的意思

天地会 (清代民间帮会)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 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作为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对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 tiān
  • huì

“天地会”的读音

拼音读音
[tiān dì huì]
汉字注音:
ㄊㄧㄢ ㄉㄧˋ ㄏㄨㄟˋ
简繁字形:
天地會
是否常用:

“天地会”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对内称“洪门”。约创立于1674年。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支派。会员多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和游民。曾在各地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后常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辞典解释

天地会  tiān dì huì  ㄊㄧㄢ ㄉㄧˋ ㄏㄨㄟˋ  

清代的秘密会社。清康熙年间,藏人作乱,少林寺僧人平乱有功,却被诬陷,愤而与朱洪竹互通声气,创立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目的,屡次在东南沿海一带起事,遭到清政府的残酷镇压。后以三点会、三合会名义继续分散活动,咸丰年间曾配合太平天国在广西、广东组织大规模起义。

网络解释

天地会 (清代民间帮会)

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
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作为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对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天地会”的单字解释

】: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天地会”的相关成语

“天地会”的相关词语

* 天地会的读音是:tiān dì huì,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天地会的意思:天地会 (清代民间帮会)天地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 关于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 、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 天地会以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作为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对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