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體的读音 啓體的意思
启体 启体(qǐ tǐ)由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独创的一种书法。启体字的形成是在1938年-1957年(26岁-45岁),启功先生在辅仁大学国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经过全身心钻研,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 启体即启视身体。意为善终。《后汉书·崔骃传》:“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书·谢瞻传》:“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元·陈世隆《北轩笔记》:“吾得启体幸全,亦何所恨。”参见“ 启手启足 ”。 “方正启体字库”:1998年—1999年,受启功先生推荐,秦永龙书写了“启体”行楷字库,该字库由北大方正电子制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 啓
- 體
“啓體”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qǐ tǐ]
- 汉字注音:
- ㄑㄧˇ ㄊㄧˇ
- 简繁字形:
- 启体
- 是否常用:
- 否
“啓體”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启视身体。意为善终。
网络解释
启体
启体(qǐ tǐ)由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独创的一种书法。启体字的形成是在1938年-1957年(26岁-45岁),启功先生在辅仁大学国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经过全身心钻研,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
启体即启视身体。意为善终。《后汉书·崔骃传》:“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书·谢瞻传》:“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元·陈世隆《北轩笔记》:“吾得启体幸全,亦何所恨。”参见“ 启手启足 ”。
“方正启体字库”:1998年—1999年,受启功先生推荐,秦永龙书写了“启体”行楷字库,该字库由北大方正电子制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啓體”的单字解释
【啓】:同“启”。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範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啓體”的相关词语
* 啓體的读音是:qǐ tǐ,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啓體的意思:启体 启体(qǐ tǐ)由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独创的一种书法。启体字的形成是在1938年-1957年(26岁-45岁),启功先生在辅仁大学国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经过全身心钻研,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 启体即启视身体。意为善终。《后汉书·崔骃传》:“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书·谢瞻传》:“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元·陈世隆《北轩笔记》:“吾得启体幸全,亦何所恨。”参见“ 启手启足 ”。 “方正启体字库”:1998年—1999年,受启功先生推荐,秦永龙书写了“启体”行楷字库,该字库由北大方正电子制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基本解释
启视身体。意为善终。启体
启体(qǐ tǐ)由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独创的一种书法。启体字的形成是在1938年-1957年(26岁-45岁),启功先生在辅仁大学国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经过全身心钻研,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启体即启视身体。意为善终。《后汉书·崔骃传》:“贵启体之归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书·谢瞻传》:“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元·陈世隆《北轩笔记》:“吾得启体幸全,亦何所恨。”参见“ 启手启足 ”。
“方正启体字库”:1998年—1999年,受启功先生推荐,秦永龙书写了“启体”行楷字库,该字库由北大方正电子制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啓】:同“启”。
【體】:[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範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