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論的读音 吐論的意思
吐论 tǔ lùn 吐论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复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 吐
- 論
“吐論”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tǔ lùn]
- 汉字注音:
- ㄊㄨˇ ㄌㄨㄣˋ
- 简繁字形:
- 吐论
- 是否常用:
- 否
“吐論”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网络解释
吐论
tǔ lùn ㄊㄨˇ ㄌㄨㄣˋ
吐论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复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吐論”的单字解释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
“吐論”的相关词语
* 吐論的读音是:tǔ lùn,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吐論的意思:吐论 tǔ lùn 吐论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复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基本解释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吐论
tǔ lùn ㄊㄨˇ ㄌㄨㄣˋ吐论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复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論】:[lùn]1.議論;分析和說明事理。2.衡量;評定。3.編次。4.研究。5.調查。6.推知。7.問,考慮。8.定罪。9.論告;彈劾。10.謂按照某種單位或類別等。11.敘說;說。12.言論;輿論。13.主張;學說;觀點。14.相貌。15.憑藉;倚仗。16.古代的一種氣球。是游戲、運動用具。17.文體的一種。即議論文。18.泛指文章。19.佛教解釋經義、論辯法相的書籍。梵名阿毗達摩,意為“對法”。同經、律合稱“三藏”。20.吐蕃大臣的稱號。又稱論逋。例由貴族擔任。後西藏仍沿用此稱。\\v。21.姓。[lún]1.《論語》的簡稱。2.用在大數目前,表示約數。3.同“掄”。選擇;選拔。4.同“掄”。用力揮動。5.同“倫”。事物的條理、秩序。6.同“倫”。類。7.同“倫”。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