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狗的读音 刍狗的意思

刍狗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刍狗,典故名,典出通行本《道德经》老子第五章,郭店简本《老子》无此句。郭店简本仅有本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文义与通行本同。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
  • chú
  • gǒu

“刍狗”的读音

拼音读音
[chú gǒu]
汉字注音:
ㄔㄨˊ ㄍㄡˇ
简繁字形:
芻狗
是否常用:

“刍狗”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庄子.天运》:"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陆德明释文引李颐曰:"刍狗﹐结刍为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辞典解释

刍狗  chú gǒu   ㄔㄨˊ ㄍㄡˇ  

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周宣传》:「刍狗者,祭神之物。」

网络解释

刍狗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刍狗,典故名,典出通行本《道德经》老子第五章,郭店简本《老子》无此句。郭店简本仅有本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文义与通行本同。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

“刍狗”的单字解释

】:1.喂牲畜的草:反刍。2.割草。3.谦辞。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刍言。刍议。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刍狗”的相关词语

“刍狗”造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月无情,转千世屠枭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自然规律没有另眼看待某一个东西,它是公平无私的对待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会遵从它们自身的规律。

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视苍生为草芥。

彼昊天小儿,趋向在羲皇之上,以天地万物为刍狗,以形骸容色为土苴,七情六欲听其使令,一颦一笑是其变态,做出来惊天动地,收回去敛迹藏踪。

古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番凄壮景象,是为上苍所不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化万物为粉尘。

也急忙左手使招‘土鸡瓦犬’,右手使招‘土龙刍狗’。

* 刍狗的读音是:chú gǒu,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刍狗的意思:刍狗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刍狗,典故名,典出通行本《道德经》老子第五章,郭店简本《老子》无此句。郭店简本仅有本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文义与通行本同。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