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冊內史的读音 作冊內史的意思

作册内史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6.复姓。周内史叔兴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 zuò
  • shǐ

“作冊內史”的读音

拼音读音
[zuò cè nà shǐ]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作册内史
是否常用:

“作冊內史”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代官名。

网络解释

作册内史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6.复姓。周内史叔兴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作冊內史”的单字解释

】:[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zuō]作坊:小器作。
】:同“”。
】:同“”。
】:1.历史:史学。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来。2.古代掌管记载史实的官。3.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类:史书。史部。4.姓。

“作冊內史”的相关词语

* 作冊內史的读音是:zuò cè nà shǐ,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作冊內史的意思:作册内史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6.复姓。周内史叔兴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汉应劭《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