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弔慶的读音 不通弔慶的意思
辞典解释不通吊庆 bù tōng diào qìng 断绝关系,不相往来。 如:「他们两家自从上次闹翻之后,从此不通吊庆。」
- 不
- 通
- 弔
- 慶
“不通弔慶”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bù tōng diào qìng]
- 汉字注音:
- ㄅㄨˋ ㄊㄨㄥ ㄉㄧㄠˋ ㄑㄧㄥˋ
- 简繁字形:
- 不通吊庆
- 是否常用:
- 否
“不通弔慶”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不通吊庆 bù tōng diào qìng ㄅㄨˋ ㄊㄨㄥ ㄉㄧㄠˋ ㄑㄧㄥˋ 断绝关系,不相往来。
如:「他们两家自从上次闹翻之后,从此不通吊庆。」
网络解释
“不通弔慶”的单字解释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弔】:同“吊”。
【慶】:1.可喜可賀的事情:“校慶”﹑“七十大慶”、“國慶”。《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2.福澤。《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魏書•卷六十七•崔光傳》:“修德延賢,消災集慶。”3.德、善。《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孔安國•傳:“天子有善,則兆民賴之。”4.姓。如漢代有慶鴻。5.賀喜:“慶祝”、“慶賀”﹑“慶功宴”。《國語•魯語下》:“固慶其喜而弔其憂。”
“不通弔慶”的相关词语
* 不通弔慶的读音是:bù tōng diào qìng,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不通弔慶的意思:辞典解释不通吊庆 bù tōng diào qìng 断绝关系,不相往来。 如:「他们两家自从上次闹翻之后,从此不通吊庆。」
辞典解释
不通吊庆 bù tōng diào qìng ㄅㄨˋ ㄊㄨㄥ ㄉㄧㄠˋ ㄑㄧㄥˋ断绝关系,不相往来。
如:「他们两家自从上次闹翻之后,从此不通吊庆。」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弔】:同“吊”。
【慶】:1.可喜可賀的事情:“校慶”﹑“七十大慶”、“國慶”。《國語•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2.福澤。《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魏書•卷六十七•崔光傳》:“修德延賢,消災集慶。”3.德、善。《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孔安國•傳:“天子有善,則兆民賴之。”4.姓。如漢代有慶鴻。5.賀喜:“慶祝”、“慶賀”﹑“慶功宴”。《國語•魯語下》:“固慶其喜而弔其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