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读音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 【释义】扔一块石头到水中掀起千层浪花。比喻一句话或某一细小行动,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成语造句】烟台人以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为突破口,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构建成才"立交桥",不挤升学"独木桥",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引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和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县文教局正准备抓典型,于是注意到校长。——《老校长》
  • shí
  • qiān
  • céng
  • làng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读音

拼音读音
[yī shí jī qǐ qiān céng làng]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是否常用: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比喻某一言行引起强烈反响。邓云乡《“石头”的祝愿》:“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上面粗糙地刻着几个字,便在红学的湖波上激起了小小涟漪。”

网络解释

一石激起千层浪

【释义】扔一块石头到水中掀起千层浪花。比喻一句话或某一细小行动,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成语造句】烟台人以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为突破口,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构建成才"立交桥",不挤升学"独木桥",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引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和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县文教局正准备抓典型,于是注意到校长。——《老校长》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单字解释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1.(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江水冲到礁石上,激起六七尺高。激起了一场风波。2.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水激着了。3.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激一激。4.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激。激怒。劝将不如激将。故意拿话激他。5.(感情)激动:感激。激于义愤。6.急剧;强烈:激战。激流。偏激。7.姓。
】: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同“”。
】: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相关词语

* 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读音是:yī shí jī qǐ qiān céng làng,近义词,组词,造句等解释。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思:一石激起千层浪 【释义】扔一块石头到水中掀起千层浪花。比喻一句话或某一细小行动,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成语造句】烟台人以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为突破口,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构建成才"立交桥",不挤升学"独木桥",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引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和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县文教局正准备抓典型,于是注意到校长。——《老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