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造句
“别称”的解释
1、有着“凌波仙子”的别称的水仙花就像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赞颂的那样:“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水仙花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和高雅的姿态令人陶醉,如一白衣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既优雅又大方。
2、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3、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4、赤县神州是中国的别称。
5、其实,闹钟有个大名鼎鼎别称,**声。
6、古埃及人分别称之为“赫鲁斯”和“塞特”,希腊人则分别称之为“赫耳墨斯”和“阿波罗”。
7、我们中国也特别称道王摩诘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8、所有的“瘾(别称为痴、迷、狂、癖、控等)”,无非是某些感官发达,又有某些感官关闭,对某些事物高敏度,同时对某些事物低敏度,从而变异了人们的心理,滑向理性的瓦解——假如存在这个理性的话。韩少功
9、这儿有个例子,长庚星和启明星在古代都是金星的别称。
10、广州自古有“羊城”、“穗城”之别称,其得名源于从晋代开始在岭南广为流传的“五羊神话”。
11、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12、柳州历史上曾有过个别称,叫壶城,或叫龙城.
13、威尼斯曾别称‘亚得里亚海的门户’.
14、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15、西文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均分别称作西文大写字盘和西文小写字盘。
16、黄花菜还有萱草、女儿花、忘忧草等别称.
17、父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瓦解时期的别称,不能视作与母系氏族社会并列的氏族社会发展阶段。
18、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19、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又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接触。
20、犹他州的别称蜂窝之州并非有着比其他州更多的蜂窝。这昵称是来自摩门教会艰苦工作的标志。
21、别称“钻石州”或“第一州”的美国特拉华建州。
22、窄体字母和宽体字母,分别称作长体字和扁体字.
23、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
24、产品名称:愚人。功能:愚吾友以及人之友,乐吾乐以及人之乐。出产日期:4月1日。有效期:1天。注意事项:该产品别称叫“尼”。愚人节快乐!
25、“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
26、早在宋代,诗人晁公溯就曾有“风陨栗房开紫玉”之诗句,因此迁西板栗又有“紫玉”这一别称。
27、NRL和AFL的所有比赛,加上网球赛直播。从红色到高清,福克斯体育台就是今年九月的比赛的别称。
28、当时一般把办得比较好的、中等的和不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称作一类社、二类社和三类社。
29、在食品科学界里,有一个很广的类别包括了胆固醇和脂肪,这个类别称为“脂类”,不幸的是这个词很少用在日常对话中。
30、没有长排长管的自由水涡在成熟阶段具有两个特徵区域,分别称为吸气孔和擡气区.
31、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缙绅先生春秋时邹鲁之士别称。
32、在加拿大落矶地区众多的湖泊中,路易斯湖有“落矶山蒙娜丽莎”别称。
33、名人的别称:一曰摇钱树,二曰保护伞。民谚
34、因此后人便把石室山称为烂柯山,并把烂柯作为围棋的别称。
35、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
36、没有长排水管的自由水涡在成熟阶段具有两个特征区域,分别称为吸气孔和抬气区。
37、得克萨斯,别称“孤星州”,成为美国第二十八个州。
38、广州别称亦作“穗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9、广州别称羊城、穗城亦源于此。
40、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
41、传统医药学中把木通的根、茎、果实、种子分别称为木通根、木通、八月札、预知子,分而取之,药性却各有不同。
42、“蒙古大夫”为何成了庸医别称?接着是梁姓,梁姓的源流相当复杂。
43、莜面即莜麦粉制作而成,莜麦是西北人对燕麦的别称。
44、常州别称“龙城”,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年历史文化的古城,素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美誉。
45、牡丹的“百两金”、“富贵花”等别称,都是隋唐时叫开的。
46、农历二月还有别称为丽月、仲月、酣月等,农历十一月还有别称为冬月、畅月、幸月、龙潜月等。
47、皮肤癣菌侵犯掌、指(趾)间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分别称为手癣。
48、吴仪在德黑兰迈赫拉巴德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高度评价中伊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称赞两国“经贸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49、“浴兰节”是端午节的另一个别称,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
50、秣陵,是南京历史上的一个别称,过去的观点认为,秦始皇为了压制金陵王气,贬低金陵,将“金陵”改为“秣陵”,“秣”是军马粮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