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国的渲染气氛的诗句(描写三国时期的诗句有哪些?)

1.描写三国时期的诗句有哪些?

读三国志 【唐】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赤壁怀古 【唐】崔涂 汉室河山鼎势分,勤王谁肯顾元勋?不知征伐由天子, 唯许英雄共使君。

江上战余陵是谷,渡头春在草连云。 分明胜败无寻处,空听渔歌到夕曛。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歌送别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吴 【唐】徐夤 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 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

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 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

入蜀 【唐】刘叉 望空问真宰,此路为谁开。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孔明深有意,钟会亦何才。信此非人事,悲歌付一杯。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剔银灯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写诸葛亮的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也是诸葛亮的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还是诸葛亮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zūn)还酹(lèi)江月。赤壁怀古 唐·王周 帐前斫(zhuó)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yān)敢破王师。咏赤壁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诗 唐.杜牧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zhòng)谋。3.三国人物 唱西凉猛将 唱关羽 割须弃袍惊天地, 当年温酒斩华雄, 挑灯夜战鬼神泣。

人人都知美髯公。 八卦五行皆逆转, 一把大刀行千里, 西凉猛将马蒙起。

脚跨赤兔绰青龙。 唱张飞 咏赵云 长板桥上有虎喝, 昔日血战在当阳, 瓦口隘前败张合。

今朝飞身向大江。 丈八蛇矛敌丧胆, 年过七旬斩五将, 三国燕人张翼德。

常山赵云美名扬。 唱常山虎将 蜀相 常山自有虎将在, 三气周瑜建奇功, 胜负决定蜀兴衰。

上方谷下火熊熊。 一杆银枪勇无敌, 未克司马身先丧, 史书应留名万载。

可怜天下助英雄。 刮骨诗 华佗妙手能回春, 云长心中有分寸。

皮开髓露人惧惊, 刮骨疗毒血一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

2.求关于三国的诗句!求关于三国的诗句

念奴娇·赤壁怀古[1] -------------------------------------------------------------------------------- 苏轼 大江[2]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6]初嫁了,雄姿英发[7]。

羽扇纶巾[8],谈笑间[9],樯橹[10]灰飞烟灭。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

人生如梦,一尊[13]还酹[14]江月。 [注释] [1]选自《东坡乐府》。

念奴娇,词牌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文学家。

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赤壁市。[2][大江]长江。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作者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4][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吴中称他为“周郎”。[5][雪]这里比喻浪花。

[6][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周瑜。[7][英发]勃发。

形容周瑜气概。[8][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时儒将的装束,形容周瑜从容闲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9][谈笑间]谈笑之间。形容指挥若定。

⑩[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⑩[故国神游]神游于故国。

指词人想像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故国,这里指旧地。

[1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 [补充注释] 1.关于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

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2.周郎——庐江(在现在安徽)人。

长壮有姿貌。初,孙坚讨董卓,徙家于舒(地名,在庐江)。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坚死,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不久,策又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策死,弟权统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权以瑜为前部大督(统帅),与操战于赤壁,大胜。

3.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流行的儒将装束,非诸葛亮所专有。元、明以后,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以为火攻之计出于诸葛亮,于是认为此句是指诸葛亮说的,而把周瑜看成气量窄小、妒才害能之人,大误。

实际上,周瑜不仅有远见卓识,而且极善于指挥作战,详见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从词的行文看,此句指周瑜也是毫无疑义的。

[词意] 大江滚滚向东流,波浪中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遗弃了的旧营垒西边,人说是三国周瑜大败曹公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日夜将江岸冲击撕裂;波滔水涡翻滚腾跃,像似卷扬起千堆白雪。江山如图如画,一时引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郎公瑾,那时乔家小女初嫁归门;他英姿雄健睿智卓越,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执羽扇,头著纶巾;从容潇洒笑谈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浮想万千。

可笑我如此多怀古幽情,竟未老先衰鬓发斑白。啊,人生如一场梦幻,还是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

[作者作品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嘉祜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

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赏析] 苏轼谪居黄州,游黄冈赤壁矶,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描绘了赤壁雄伟壮丽的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全篇将写景、怀古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纵横古今,意境宽阔,是豪放词风代表作。

起调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造成宽阔邈远的抒情空间。然后回到现实,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叹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际遇。

全词的气氛是开朗、豪迈的,虽然流露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但不是主要的。全词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现实的责任感,是一曲磅礴凝重、回肠荡气的悲壮乐章。

诗句,渲染,气氛

3.描写三国的诗句

1. 《咏怀古迹》杜甫(唐)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2. 《蜀先主庙》刘禹锡(唐)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3. 《八阵图》杜甫(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 《南乡子》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求

1,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上句一个“自”字,下句一个“空”字。

此二字适为拗格,即“自”本应平声,今故作仄:“空”本应仄声,今故作平。彼此互易,声调上的一种变换美。

吾辈学诗之人,断不能于此等处失去心眼。 且说老杜风尘澒洞,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

“丞相祠堂何处寻”?从写法说,是开门见山,更不纡曲;从心情说,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即屡屡、几次,不是频频烦请),两朝开济(启沃匡助),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莫说古人只讲一个“士为知己者死”,难道诗人所理解的天下之计,果真是指“刘氏子孙万世皇基”不成?老臣之心,岂不也怀着华夏河山,苍生水火?一生志业,六出祁山,五丈原头,秋风瑟瑟,大星遽陨,百姓失声……想到此间,那阶前林下徘徊的诗人老杜,不禁丸澜被面,老泪纵横了。

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如何却说他是“败笔”?就是“过渡”云云(意思是说,杜诗此处颔联所以如此写,不过是为自然无迹地过渡到下一联正文),我看也还是只知正笔是文的错觉。

有人问:长使英雄泪满襟袖的英雄,所指何人?答曰:是指千古的仁人志士,为国为民,大智大勇者是,莫作“跃马横枪”“拿刀动斧”之类的简单解释。老杜一生,许身稷契,志在匡国,亦英雄之人也。

说此句实包诗人自身而言,方得其实。 然而,老杜又绝不是单指个人。

心念武侯,高山仰止,也正是寄希望于当世的良相之材。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2,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

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

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3,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

5.形容三国的诗句

《历代诗·三国》

年代: 宋 作者: 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观三国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

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

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

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

《读三国志》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曹刘有志混华戎,无奈吴儿两炬红。

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

惟有葛公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

《读三国志》

年代: 唐 作者: 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奉和御制读三国志诗》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白马当涂兆,黄家得岁兴。

金符威既重,玉版事堪凭。

汉火承前运,谁龙合旧徵。

青云开后叶,下武倍兢兢。

有关三国的渲染气氛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