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边塞西湖和以爱国为主题的诗句(描写爱国情怀 边塞风光的古诗)

1.描写爱国情怀、边塞风光的古诗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2.要两首表示诗人满怀忧国忧民情怀的古诗你还知道那些古诗和西湖有关

满怀忧国忧民情怀的古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晚即事 陆游 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

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西湖有关的诗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周立勋《西湖》诗: 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犹有当时歌舞地,西泠烟雨丽人船。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西湖,爱国,边塞,诗句

3.边塞诗句写出将士爱国、思乡的一句诗

您好! 我认为这首不错: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

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

”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

夏承 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

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 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

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

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

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

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 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 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蚀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

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o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

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4.边塞爱国诗句大全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3、《塞下曲》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塞下曲》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6、《从军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爱国边塞诗30首

王昌龄 评论 塞下曲四首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钱起 评论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

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

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耿湋 评论 塞上曲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

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

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张籍 评论 横吹曲辞·出塞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裴说 评论 塞上曲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

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王之涣 评论 横吹曲辞·出塞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司空图 评论 塞上 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

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

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周朴 评论 塞上曲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常建 评论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武元衡 评论 出塞作 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

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 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

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 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

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 李颀 评论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刘得仁 评论 塞上行作 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

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 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

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 王贞白 评论 入塞 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杜荀鹤 评论 塞上伤战士 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

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 野火烧人骨,阴风卷阵云。

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 齐己 评论 送人游塞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

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李昌符 评论 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 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

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 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

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 于鹄 评论 塞上曲(一作出塞曲) 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

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贾至 评论 出塞曲 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

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 杨炯 评论 出塞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郭震 评论 塞上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杜甫 评论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6.爱国诗和边塞诗各一首

爱国诗

《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边塞诗

塞上曲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7.描写西湖、爱国为主题的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朝杨万里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过直阁秘书等官。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有关边塞西湖和以爱国为主题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