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桥的结构有关的诗句(关于桥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桥的诗句有哪些?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韵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桥的诗句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春楼不闭葳蕤锁,绿水回通宛转桥。(相和歌辞·江南曲)韩翃 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
(相和歌辞·相逢行)崔颢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相和歌辞·常林欢)温庭筠 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
(舞曲歌辞·屈柘词)温庭筠 夜夜愁君辽海外,年年弃妾渭桥西。(杂曲歌辞·妾薄命)刘元淑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杂曲歌辞·壮士行)刘禹锡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杂曲歌辞·竹枝)刘禹锡 扬州桥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其一)王建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杂曲歌辞·祓禊曲) 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赋西汉)魏徵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阙题)杨师道 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
(和銮舆顿戏下)虞世南 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后挽歌)朱子奢 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游侠篇)陈子良 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仪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咏史其二)卢照邻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还京赠别)卢照邻 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
(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药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和长孙秘监七夕)任希古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宗楚客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宋之问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
(感怀)董思恭 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蒲津迎驾)宋璟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驻马西桥上,回车南陌头。
故人从此隔,风月坐悠悠。(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崔融 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刘宪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上元夜效小庾体)陈嘉言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南望龙门北朝市。(长相思)苏颋 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
(畴昔篇)骆宾王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
(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
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
(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
(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张旭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燕子龛禅师)王维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晓行巴峡)王维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江南旅情)祖咏 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故人斗酒安陵桥,黄鸟春风洛阳陌。
(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颀。
2.与桥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在别康桥》 成都曲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游 辛弃疾 一水奔流叠嶂开,溪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
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 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花开花落无寻处,仿佛吹箫月夜闻。
千丈搀天翠壁高,定谁狡狯插遗樵。 神仙万里乘风去,更度槎丫个样桥。
山头有路接无尘,欲觅王孙试问津。 瞥向苍崖高处见,三三两两看游人。
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自有山来几许年,千奇万怪只依然。 试从精舍先生问,定在包牺八卦前。
山中有客帝王师,日日吟诗坐钓矶。 费尽烟霞供不足,几时西伯载将归? 行尽桑麻九曲天,更寻佳处可留连。
如今归棹如掤箭,不似来时上水船。 九曲棹歌 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天净沙 春 无名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塞下曲六首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初归石湖 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梅花 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东阳道上 黄镇成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
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临江仙 陈与兴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上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 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 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蟾宫曲 梦中作 郑光祖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3.与桥有关的诗句
1.陈基有《青山桥即事》诗云:“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
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苏州 青山桥)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苏省扬州市 二十四桥)3.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浙江绍兴 春波桥)4.“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5.“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6.“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北宋词人秦观遭贬谪编管横州,曾于桥畔祝生家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添春色》(又名《醉乡春》)(横县 海棠桥)。
4.与桥有关的诗句
1.陈基有《青山桥即事》诗云:“两情如水水如环,柳外春桡数往还。招手渡头人不见,二分新月近青山。”(苏州 青山桥)
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苏省扬州市 二十四桥)
3.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惟有门前鉴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浙江绍兴 春波桥)
4.“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5.“铁桥”,明朝吴兆元有《渡铁桥》诗:“宝筏群生渡,金绳八道开”
6.“枫桥”在苏州,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7.北宋词人秦观遭贬谪编管横州,曾于桥畔祝生家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添春色》(又名《醉乡春》)(横县 海棠桥)
5.关于桥的诗句有哪些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板桥路
内容: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弊庐遣兴,奉寄严公
内容:
野水平桥路,春沙映竹村。风轻粉蝶喜,花暖蜜蜂喧。
把酒宜深酌,题诗好细论。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
迹忝朝廷旧,情依节制尊。还思长者辙,恐避席为门。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别杨同州后却寄
内容:
潘驿桥南醉中别,下邽村北醒时归。
春风怪我君知否,榆叶杨花扑面飞。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作品:卜算子
内容: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年代:清
作者:纳兰性德
作品:采桑子
内容:
冷香萦遍红桥梦,
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
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
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
一缕茶烟透碧纱。
年代:唐
作者:王建
作品:长安县后亭看画
内容:
水冻横桥雪满地,新排石笋绕巴篱。
县门斜掩无人吏,看画双飞白鹭鸶。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作品:长相思
内容: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锺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作品:倡楼戏赠
内容:
细柳桥边深半春,缬衣帘里动香尘。
无端有寄闲消息,背插金钗笑向人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内容: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作品: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内容:
花深桥转水潺潺,角里先生自闭关。看竹已知行处好,
望云空得暂时闲。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一局残棋千点雨,绿萍池上暮方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作品:春游
内容: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6.和桥相关的诗句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2.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灵汜桥》 李绅) 3.隐隐飞桥隔野炊,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 张旭)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陆游) 5.缥缈云边罨画楼,空蒙雨外木兰舟。
谁知老子清狂甚,独占城南十里秋?(《泊舟湖桥酒楼下》) 6.禹会桥头江渺然,隔江村店起孤烟。冷云垂野雪方作,断雁叫群人未眠。
万里漂流归故国,一生蹭蹬付苍天。暮年尚欲师周孔,未遽长斋绣佛前。
(《江上》) 7.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
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 8.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
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
(《秋夕虹桥舟中偶赋》) 9.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
(《鉴湖柳枝词十二首》) 10.忽觉意稍佳,呼童扶下堂。寒云覆江干,惨惨雪欲作。
篱根犬迎吠,碓下鸡俯啄。徐行过傍舍,醉笑盛酬酢。
(《独行,过柳桥而归》陆游) 1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杜牧) 1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 ) 13.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刘禹锡) 14.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经.大雅.大明》) 15.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16.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7.与桥有关的十首古诗,简评两首,并配上5副画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宋·杨万里〕 〔一〕 一溪秋水一横桥,近路人家却作遥。
柳绕溪桥荷绕屋,何须更着酒旗招。 〔二) 忽从平地上高城,乃是圩塘堤上行。
厚赛柳神销底物,长腰云子阔腰菱。 上峨桥早行〔宋·陈造〕 一从棰楚替陈编,渐惯山行野店眠。
白毡风霜鸡唱后,黄尘岐路马蹄前。 光阴付我千茎雪,伏腊何时二顷田。
寄语淮乡隐君子,浪言梅福是神仙。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白居易) 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
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
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北宋诗人华镇有《还珠桥》诗:“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塞下曲六首」李白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沈园二首(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在今浙江绍兴)写下的悼亡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 《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
晚年陆游多 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诗的开头以 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
他到 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 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 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
因为这桥下水, 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 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李白诗《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
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
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
“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
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
“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的建筑。
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哪里是桥呢?简直是天上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
读了这两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人们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使人惊叹。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
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
如果我们细心领会一下,就会发现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是丝丝入扣的。 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