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山老母有关的诗句(黎山老母的相关记载)
1.黎山老母的相关记载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亦有其人,非乌有也。”
《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
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
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
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
《史记·秦本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钏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
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
2.诗别老母
清__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Huang jingren(1749~1783) 清代诗人。
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
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 4岁丧父,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岁补博士弟子员,但从此屡应乡试都不中。
乾隆三十三年(1768),黄景仁20岁时即开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业富、安徽学政朱筠幕中为客。
在朱筠幕,于采石矶的太白楼宴会上即席所赋《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诗传诵一时。 乾隆四十年(1775),27岁时赴北京,次年应乾隆帝东巡召试取二等,授武英殿书签官。
33岁时,游西安,客陕西巡抚毕沅幕。明年回京师,为候补丞,未补官。
乾隆四十八年(1783),黄景仁35岁,为债家所迫,抱病再赴西安,至山西解州运城,病逝于河东盐运使沈业富官署中。 。
3.黎山老母是何人黎山老母是谁啊?白素贞和樊梨花都是她徒弟吗?还有
黎山老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长安志》亦有“骊山有女娲治处,今骊山老母殿即其处”的记载。《汉书·律历志》将骊山老母称为“骊山女”,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骊山女亦为天子, 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
骊山乃老母炼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 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汤,亦是老母之圣德也。骊山老母不仅是我道教供奉祭祀的一位远古尊神,民间祭祀老母的活动也由来已久。
农历正月二十日民间制作面饼是为纪念老母炼石补天之大功,六月十三日是骊山老 母庙会,历时五天,届时,各地香客、民众数万人上山朝拜、祭祀这位功德无量的远 古尊神,是正其源而志其德也。樊梨花是,但白素贞就不知道了。
4.黎山圣母和黎山老母是同一位吗?樊梨花的师傅就是黎山老母,br/ 爱
成仙之前叫老母,而成仙后被唤着圣母!~ 黎山老母 开放分类: 传说、道教、神话、神仙 【简介】 黎山老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
据《骊山老母玄妙真经》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为上八洞古仙女也。斗姥者,乃先天元始阴神,因其形相象征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天尊。
斗姥上灵光圆大天宝月,号曰九灵太妙中天梵?斗姥元君,因沐浴於九曲华池中,涌出白玉龟台、神獬宝座,斗姥登宝座之上,放无极光明,化生九苞金莲,应现九皇道体,为北斗众星之母,综领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润群生,故又称无极大天尊。 《集仙录》所载:骊山老母天姿绰约,风华绝代,尝作阁道於骊山。
秦时始皇帝游此遇之,惊其艳,欲侮之!因受老母施法以惩,乃罢。自此之后化为老妪,人遂以老母称之。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八引《集仙录》略谓: 唐代李筌好神仙之道,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抄读数千遍,但不晓其义。 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李筌说《阴符经》玄义。
讲毕,为时已久,母曰:“观子若有饥色,吾有麦饭,相与为食。”因自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
水既满,瓢忽沉泉中。筌回原处,老母已不见,只见麦饭数升,筌食麦饭后,绝粒。
后入山访道,不知所终。 另一说,殷周之间有骊山女,为戎胥轩妻,亲附于周,为诸侯所推服,唐宋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小说或戏曲中多作“黎山老母”。如传说中的女将樊犁花,即为黎山老母的弟子。
【相关记载】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
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亦有其人,非乌有也。” 《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
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
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
’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
’” 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 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
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 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
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 ③筌乃食麦饭而归。
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
《史记·秦本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
西垂以其故和睦。”…… 《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
考骊山女为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钏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
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
5.西游记中的黎山老母是什么神
一女娲坐骑说
《汉书·律历志》将骊山老母称为“骊山女”(腾蛇),也是因其生活在骊山一带之故,“骊山女亦为天子, 遂以为女仙,尊曰老母”。骊山乃老母炼zd石补天之座骑奉命而化之,腹有泉,出温汤,供人民沐浴,能医治多 种皮肤顽症,故曰神汤,亦是老母之圣德也。
二 女娲化身说
《路史》云:“女娲,立治于中皇山之源,继兴于骊”。后人认为女娲这个有骊山音通黎,而黎山老母法力无边应该是女娲的一个化身。
三 斗姆化身说
据《骊专山老母玄妙真经》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为上八洞古仙女也。斗姥者,乃先天元始阴神,因其形相象征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天尊。斗姥上灵光圆大天宝月,号曰九灵太妙中天梵?斗姥元君,因沐浴属於九曲华池中,涌出白玉龟台、神獬宝座,斗姥登宝座之上,放无极光明,化生九苞金莲,应现九皇道体,为北斗众星之母,综领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润群生,故又称无极大天尊。
6.黎山老母是谁
通俗演义《说唐三传》中的《薛丁山与樊梨花》描述通天教主受到其门人(野熊仙、黑风怪)的误导,出手摆了“铁仙阵(诸仙阵)”,与黎山老母等众仙对抗破阵之事。 由此可见黎山老母为阐教的一员
据《骊山老母玄妙真经》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为上八洞古仙女也。斗姥者,乃先天元始阴神,因其形相象征道体,故又称先天道姥天尊。斗姥上灵光圆大天宝月,号曰九灵太妙中天梵?斗姥元君,因沐浴於九曲华池中,涌出白玉龟台、神獬宝座,斗姥登宝座之上,放无极光明,化生九苞金莲,应现九皇道体,为北斗众星之母,综领七元星君、功沾三界,德润群生,故又称无极大天尊。
7.黎山老母的介绍
黎山老母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女仙名,亦称作“骊山老母”,亦称无极老母。传说骊山老母居于骊山,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很多道观中都供奉有她的圣像。传说中骊山老母横跨多个时代,具有极为强大的法力,并教出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唐代)、高君保的妻子刘金定(宋代)、祝英台(东晋时期)、千年白蛇白素贞(宋代)等,都为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8.黎山老母的相关记载
《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亦有其人,非乌有也。”
《太平广记》卷六十三引《集仙传》记其事。略云:
“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室中,得《黄帝阴符》本,……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敝衣扶杖,神壮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尅。’筌闻之惊,前问曰:‘此《黄帝阴符》秘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三元一周,计一百八十年,六周共计一千八十年矣。’”
①于是命李筌坐树下,为其说《阴符》之义。谓“《阴符》者,上清所秘,玄台所尊,……乃至道之要枢,岂人间之常典耶!”
②遂对《阴符经》之出世和内容,进行长篇解说。言讫,谓筌曰:“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于谷中取水,飘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却至树下,失姥所在,唯于石上留麦饭数升。”
③筌乃食麦饭而归。此从绝粒求道,注《阴符经》,著《太白阴经》行于世。
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骊山老母,实有其人,非乌有也。
《史记·秦本纪》:“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考骊山女为胥轩妻,正当商、周之间,意其为人,必有非巢囊眨詈钏服,故后世传闻有‘为天子’之事,而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为‘老母’。”
《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
宋郑所南有《骊山老母磨铁杵欲作绣针图》诗。小说所称,非无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