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潭柘寺有关的诗句(推荐几首关于“潭柘寺”的诗词文章)

1.推荐几首关于“潭柘寺”的诗词文章

1、《秋游潭柘山礼祖塔》【 明代】:释道衍

早悟人生如寄尔,不计流行与坎止。

只缘山水窟中人,此心未肯负山水。

策蹇看山朝出城,葛衣已怯秋风清。

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

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

潭龙蜇水逾千丈,空鸟去天才一线。

老禅寂灭何处寻,孤塔如鹤 乔林。

岩峦嶂开豁耳目,岚雾翠滴濡衣襟。

燕山如此越物表,下视群峰一拳小。

何时乞地息余年,不学鸟巢居木杪。

2、《龙泉寺》 【明】:李言恭

徒倚曲栏杆,山间路几肋。

空堂垂薛荔,古树长旃檀。

云气沾衣湿,泉声带雨寒。

风尘归骑促,惆怅下蒲团。

3、《护驾游潭柘》 【清】:高士奇

老幼村村望荜门,太平鸡犬足饔餮。

喜瞻鸾饰威容盛,山果盈篮献至尊。

4、《为震寰和尚题照》【清】:康熙

法像俨然参涅 ,皆因大梦住山间。

若非明锦当合法,笑指真圆并戒坛。

5、《咏潭柘寺辽树诗》 【清】:孙雄

潭柘寺前帝王树,至今车盖尚童童。

千年王气消沉尽,香火空繁三月中。

6、《潭柘寺》 【清】:黄钊

柘枯潭涸记唐年,龙性难驯却喜禅。

自是善男兼信女,果然舍宅便升天。

赞美潭柘寺的诗句,关于潭柘寺的著名诗句,写潭柘寺的诗句

2.谁知道关于潭柘寺的诗词文章?

1、《秋游潭柘山礼祖塔》【 明代】:释道衍早悟人生如寄尔,不计流行与坎止。

只缘山水窟中人,此心未肯负山水。策蹇看山朝出城,葛衣已怯秋风清。

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

潭龙蜇水逾千丈,空鸟去天才一线。老禅寂灭何处寻,孤塔如鹤 乔林。

岩峦嶂开豁耳目,岚雾翠滴濡衣襟。燕山如此越物表,下视群峰一拳小。

何时乞地息余年,不学鸟巢居木杪。2、《龙泉寺》 【明】:李言恭徒倚曲栏杆,山间路几肋。

空堂垂薛荔,古树长旃檀。云气沾衣湿,泉声带雨寒。

风尘归骑促,惆怅下蒲团。3、《护驾游潭柘》 【清】:高士奇老幼村村望荜门,太平鸡犬足饔餮。

喜瞻鸾饰威容盛,山果盈篮献至尊。4、《为震寰和尚题照》【清】:康熙法像俨然参涅 ,皆因大梦住山间。

若非明锦当合法,笑指真圆并戒坛。5、《咏潭柘寺辽树诗》 【清】:孙雄潭柘寺前帝王树,至今车盖尚童童。

千年王气消沉尽,香火空繁三月中。6、《潭柘寺》 【清】:黄钊柘枯潭涸记唐年,龙性难驯却喜禅。

自是善男兼信女,果然舍宅便升天。

诗句,潭柘寺

3.京西的潭柘寺有什么好景点?

潭柘寺十景 平原红叶 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

金风过后,这里"霜草萦浅碧,霜梨落半红",可谓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现今人们只知道香山的红叶美,又有谁知道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了呢? 九龙戏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卫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

"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宝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条巨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争抢、玩耍、嬉戏。由于有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为屏障,从而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和风沙,宝珠峰才能松柏苍翠,花繁草盛。

古人黄叔琳有诗赞曰:"九峰环簇互争雄,万古潭龙从旧宫。 磷爪尚余拿攫势,一珠圆影正当中?quot;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二,"九龙戏珠"。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环顾四周,但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

近在眼前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 清代诗人王嗣槐有诗赞曰:"山足岗低夕杳冥,树蓝坐隐九峰青。

含桃红点祗园树,修竹苍浮曲水亭。"就连那位遍游全国青山绿水的乾隆皇帝见到了此处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

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万壑堆云 夏日天气变化无常,山区尤甚。

炎炎烈日西斜,凉风骤起,抬头远望西北天际,但只见乌云翻卷而来,"西山爽气朝来歇, 倏忽玄阴满四陲。"如钱塘潮涌,如天兵布阵,滚过山坡,溢满山谷,风穿林吼,空谷传音,"汹涌屡欲崩,与山相吞吐"。

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 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殿阁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卢阁,但只见眼前殿宇嵯峨,烟云氤氲,整座寺院香烟缭绕,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透过青烟,钟馨声悠,幡幢微荡。

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国的祥云慈雾之中,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 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五,"殿阁南薰"。

御亭流杯 猗玕亭俗称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

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

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游人闲坐亭边,效仿古?quot;曲水流觞"的雅俗,饮酒赋诗,你唱我和,悠哉乐哉。

乾隆皇帝曾作有题为《猗玕亭》的七言绝句一首:"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经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禊人。

"不过这种美景在百年以前,一般的游人是享受不到的,因为这里是皇帝的行宫,无人敢越雷池。辛亥革命以后,流杯亭才准许游人赏玩,得到"曲水流觞"的乐趣。

民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玕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

"这就是潭柘寺十景之六,"御亭流杯"。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我国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有观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观日出更令人陶醉。 清晨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举目望去,但只见雄伟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霭中逐渐清晰。

须叟,东方渐明,一轮红日从山桠处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拢的巨手将红红的太阳缓缓地托起,这种雄浑壮丽的景观,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饱眼福。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

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七,"雄峰捧日"。

层峦架月 夜静观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驰心醉。夜幕降临,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内佛像前的香火烛光透过窗门,在星星点点地闪烁。

这时候你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 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

"珠斗横斜碧汉低,夜凉风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谁留得?影在苍松翠岭西。

"这就是潭柘寺十景之八,"层峦架月"。 锦屏雪浪 "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

"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别具一格。瑞雪初霁,层峦重岭,茫茫一片,"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尤其是南面的锦屏山更是秀美,抬头望去,恰如一幅锦绣玉雕的美丽图画。起伏的山峦宛如玉龙盘绕,又像蜡雕银铸。

皑皑的白雪好似满山梨花,又像海上银波,若身处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会由内心里呼喊出。

4.潭柘戒台导游词有什么?

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庙宇,坐落在京西门头沟区潭柘山宝珠峰前,离城九十多里。

那里八面环山,九峰拥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山窝平原。小平原上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在一片郁绿当中,掩映着寺院红墙。

历史悠久的潭柘古刹,在这秀丽的山林中度过了千余年。 据寺志和碑文记载,该寺建于晋代(公元3世纪),名嘉福寺。

唐代叫龙泉寺,金代叫大万寿寺,明代又复叫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名岫云寺。潭柘寺之名,虽系俗称,却名传遐迩。

寺内有潭柘十景:九龙戏珠,雄峰捧日,千峰拱翠,平原红叶,锦屏雪浪,层峦架月,御亭流杯,殿阁楠薰,万壑堆云,飞泉夜雨。寺内之泉终年潺潺,供养着千名僧众,素有"潭柘以泉胜"之赞许。

"潭柘"二字之由来:庙后有龙潭,庙前有柘树。 龙潭:在行宫东院门外约二里的北山上,有龙潭。

沿途有海蟾石,高七丈余,游人可在此歇脚,饱览山中美景。龙潭周围有石栏,中为水池,池边有一龙头,泉水自此流出。

游人以铜钱投向龙嘴,中者,主万事如意。因此潭内每日铜钱不绝。

龙潭周围的其他建筑惟存一亭。"文化大革命"前池中水基本干涸。

现在,池内新雕一石龙,盘踞池中,成为一处名副其实的龙潭。 柘树:据记载,原来山坡上有"柘树千章"。

后来只剩庙前几株,最后也枯死了。近年来又补植新苗,以满足游人之兴。

此树周身是宝,根茎能去风利湿,活血舒筋,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柘皮能补肾凉血,药名叫"柘木白皮"。

茎叶能治疖子,果实能清热、凉血、活络。柘木可做美观家具。

还传说柘皮能治妇女不孕症。 山门外有一座三间四柱木牌坊,额曰"香林净土""翠嶂丹泉"。

过牌楼即石桥,桥后为山门。门额"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皇帝手书。

门殿内塑"哼哈"二将,即二金刚力士。山门内第一进院落为天王殿,殿中供弥勒佛。

背面塑韦驮像,威风凛凛,其位居四大天王、三十二将之首。两侧塑四大天王。

潭柘寺中的铜锅很著名,一口在天王殿前,直径185米,深11米。和尚们炒菜用之。

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 现在那里还有一口较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

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16个小时粥才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

这两口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说。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后,殿堂高大,富丽堂皇,为全寺建筑之冠。 上檐额"清静壮严"为康熙皇帝手书,下檐额"福海珠轮"是乾隆手笔。

殿中塑释伽像,其左为阿难,其右为迦叶。大雄宝殿殿顶之鸱吻,高29米,色彩鲜艳。

东边之吻已破碎,在这次修缮中,将百余块碎片拼贴复原。传说鸱吻是龙子之一,在一次风雨之夜,曾跃跃欲飞,僧人忙将它们锁住,并插一剑。

今吻上"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所赐。据说这两个殿吻是金、元时遗物。

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斋堂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

堂后为三圣堂,供三圣佛。现在这两个建筑均已拆除,只剩下院中四棵引人注目的大树: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

娑罗树被围以石栏,称为佛树,已有数百年树龄。 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东为帝王树,西为配王树。

树名是乾隆所题。据说清代每一帝王登基,树根都生一新枝,后与主干合拢。

宣统登基时,生一幼弱之枝。银杏树为雌雄分株。

此院中两株全是雄株,不生果。东侧行宫院内两棵,又均为雌株。

中路的最后一层殿宇即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有康熙手书"毗卢阁"之匾额。 屋面造型奇特,飞脊前图案是"游龙戏珠",飞脊后图案是"凤戏牡丹"。

鸱吻前图案是"降龙戏珠",鸱吻后是"百鸟朝凤"。 楞严殿是西路最前端的建筑。

楞严殿已拆除。殿内原供楞严佛。

佛前有玉笛和花瓶。瓶内曾有康熙、乾隆二帝所留芭蕉扇各一柄。

今已无。戒台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其形制与戒台寺之戒台相似,只是体积小。

台上有释伽牟尼像,像前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 观音殿是西路最后一座殿宇。

殿前额有乾隆书"莲界慈航"四字。殿内供观音、善才、韦驮天王等。

观音像前有忽必烈一家四人塑像。 公主拜砖 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原是一员战将,后出家,每日来此膜拜,十分虔诚,久之,把砖磨透,留下拜砖遗迹。

万历二十年(1592)孝定太后将拜砖传入宫中观赏,后送回寺内并厚赐。"文化大革命"中破碎,后整修。

龙王殿 该殿在观音殿西侧。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

看似铜,实是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后来人间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 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摔在院中。

当时轮廊已不清,经僧人雕修后,才成此样。传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省,哪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

除上述建筑外,西路还有文殊殿、大悲坛、写经室等。 东路是庭院式建筑,清时为行宫院。

前部有延庆阁和竹地。 竹地内种植名贵翠竹。

有"金镶玉"和"玉镶金"之分。中部是财神殿万岁宫和太后宫。

后部为方丈院,院内有雌银杏两株,后面是方丈室。流杯亭正名猗犴亭,在方丈院东侧、竹地之北。

亭内地面为一巨石,地面水槽呈龙虎形花纹图。

5.关于潭柘寺的历史有哪些?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

潭柘寺在晋代时名叫嘉福寺,唐代时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

从金代熙宗皇帝之后,各个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来进香礼佛,游山玩水,并且拨出款项,整修和扩建寺院。王公大臣、后妃公主们也纷纷捐出己资,大加布施,民间的善男信女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更是成千上万,他们长年向潭柘寺布施、斋僧,并且自发地组织了数十个民间香会,集资购买土地田产,捐献给寺院,成为潭柘寺维持日常巨大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代,特别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敕建”,使其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金代开始,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乘佛教禅宗中临济宗的领袖,并且名僧辈出,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研究佛学宗诣,为了弘扬佛法,为了潭柘寺的扩建和修茸,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呕心沥血的贡献,而在《高僧传》上标名,名传千古。

由于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势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的庙产,在佛门有着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庞大的规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把潭柘寺开辟为森林古迹公园,成为了一处游览胜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整修,于1980年8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并于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6.潭柘寺的来历

来历:

潭柘寺坐被朝南,传闻潭柘寺是按照后天八卦方点阵图建造的,上乘天地造化之理,下合物我协调之功。关于潭柘寺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千年前某个夜晚幽州都督正在千中休息,忽闻外面传来和尚念经的声音。

连续出现两晚之后,都督就差遣手下前去打探,发现是一位僧人。其诵经声竟能传至数十里之外,都督暗自称奇,便遣手下去请僧人一叙。

僧人法号华严,都督敬仰华严和尚法力高深,便问他有何需求,华严答曰:想在京西宝珠峰下立寺敬佛。都督应了,给他开具了占地文书。

华严回峰下讲经,峰前有一大水潭,名曰青龙潭,青龙潭内有一老龙,每逢华严讲经时皆在潭内聆听,得闻华严想在此地修寺礼佛,看上了青龙潭,老龙感于华严点化之功,是夜便带着湖水腾空而且,留下了一大片空地,在此基础上建造了潭柘寺的雏形,这就是潭柘寺来历的传说故事。

扩展资料:

相关诗句:

《潭柘寺》

清 雍正

省耕郊外鸟声欢,敬从祗林拥入鸾。

法苑风飘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鸣喘。

含桃密缀红珠时,嫩箨新抽碧玉竿。

胜地从容驻清华,慈云镇日护岩峦。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二宝:

宝锅: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

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潭柘寺

7.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向上的春天》 作者:陈奕纯 甚爱玉兰,曾经给中南海画过一幅《阳光灿烂 ,春暖花开》大型工笔画,并写了一篇关于白玉兰工笔画创作的文章,总不尽兴。

现在,为人民大会堂所画《碧玉生辉》白玉兰工笔画已经完成,那天下午,我凝视着画中盈盈绽放的玉兰花,关于玉兰花及其一些感绪开始逐渐浮上脑海,随即蔓延开来。 家住花城,孩提时,所居大院里长有三棵玉兰树。

树两大一小,每逢花开季节,大的花多,小的花少。只是,可惜那时大院里的孩子们中,属我年龄最小、个子最矮,总是摘不到花,又不堪他们的引逗,也不去索要,惟有眼巴巴的看着他们摘下玉兰花后兴高采烈的嬉戏。

不过还好,能偶尔拾到他们落下的一朵,便急慌慌藏到衣兜里,在没人时偷偷拿出来,闻一闻,嗅一嗅,那种淡雅的清香,几乎弥漫了我的整个童年。 上中学后,我们教室后面的山坡上,也种有很多玉兰树。

这样,在玉兰花盛开怒放的日子里,我与同学们犹如觅香的粉蝶,每天在玉兰树林间恣行无忌、尽情徜徉。清晨是争相跑到玉兰树下早读,午间是争相到玉兰树下复习、小憩。

中学四年的每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玉兰树林里,总会有朗朗的欢笑声与读书声伴随着玉兰花的清雅幽香一起飘向远方。 大学期间,我专门选修了书法和国画课,读读画史,看看画集,知道了成熟于五代的工笔花鸟画,历经宋代宫廷画家精工细作的弘扬光大,达到登峰造极,形成体系完备的“院体画”。

这类画恪守“外师造化”以至“中得心源”。如五代徐熙的《玉堂富贵图》和明代陈洪绶的《玉兰柱石图》,就是两幅著名的“院体画”。

前者构图饱满,设色古艳,对玉兰花的刻画采用了以写实为主的手法,用线高古,表现出玉兰花的野逸典雅;而后者构图则非常疏朗,设色薄透清雅,用介乎写实与装饰的手法,以凝重的用笔、轻松的线条、简约概括的造型,来表现玉兰花端庄、隽永、清秀、淡雅的精神面貌。尽管两位大师以不同的手法,刻画出玉兰花迥异的风貌,但都寓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他们的画风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玉兰花探究者。

“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微风轻拂香四溢,亭亭玉立依栏杆”。

出于对玉兰的崇爱,那时的我,便常常看着画册想,要是我能画出这样美的玉兰花该多好啊。“行动随于心动!”于是,课间,每次研习牡丹画之后就试着画玉兰花。

然而,年少时留下的只是花香,而对玉兰花的生长结构和基本的形象特征却记忆空白。以致每次画每次不象。

情急中,我才感觉到观察与写生对于画好工笔花鸟画是如此重要。可是学校周遭是没有玉兰树的,这样,玉兰花便开在了我的梦里。

大学毕业后,我到深圳当记者,单位旁边是荔枝公园,有天进去散步时,猛然间闻到了一股香气,那是熟悉、久违了的幽香。心情不觉激动起来,循着芳香快步前行,果见十余棵玉兰树出现于眼前,花朵繁盛、簇簇拥拥着,和梦中的一样。

望此情景,心中不觉窃喜,此乃天赐我学画玉兰的良机!这样,每天下班或假日就到公园里对着玉兰写生。开始是局部写生,如画一朵花的各个面,一朵花从含苞到初绽,到盛开的各个过程。

或画一批叶子,一片叶的正、侧、反等不同面。进而对玉兰的枝条、花朵、树干进行整枝缩小写生,不断掌握取舍与夸张的处理方法,把玉兰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

一年多后,我大胆攻向直接写生中最难的课题——折枝写生。每次都在一定大小的画幅内,不论繁或简,进行完整章法的玉兰写生。

运用线的形态、浓淡、疏密、节奏等等,来体现我对玉兰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并以花为主体,枝叶助势,花如人面,枝如躯干,叶如四肢,所以花叶枝构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其生气和神韵跃然纸上,正是画面的灵魂、最美的所在。

转眼一年多又过去了,我负笈北上求学。阳春三月,玉兰花遍布京城。

欣赏京城玉兰,潭柘寺、大觉寺和颐和园都是经典。这时,白天和同学骑车去看,晚上已经能凭着记忆熟练的默写玉兰了。

思绪折回,这幅《碧玉生辉》算是我多年来写生玉兰积累下来的创作体现。先说说笔法:第一是用圆润、挺拔的线条勾勒玉兰花瓣的外轮廓,用饱满又富有弹性的弧线来表现玉兰花瓣的转折处,使玉兰花瓣饱满、挺拔、具有肉质感;第二是以抑扬顿挫、方中寓圆的笔法勾出毛壳的干枯、脆薄的质感,与花瓣形成对比;第三是画老树干时则是中、侧、逆三锋并用,以点、线、面的组合来把树干苍厚、粗涩的形象尽情的刻划出来;第四是用双钩的笔法勾出柱形的雌蕊,用淡墨点出雄蕊的花丝。

花蕊的点缀是表现玉兰花的精神之笔、点晴之处,因此在行笔时,要快捷且干净利落。 再谈谈构图:这幅画采用“∽”构图,画面右半部分的花朵密集重叠,左上部分则疏朗空灵,达到密不穿针、疏可跑马的艺术效果。

而左上方的明亮光景恰好与右下的山崖鸣泉互相呼应,通过回旋和流动的描绘,把画面引向无限的空间。六只小鸟在花中吟唱,和叮当的泉声、阵阵的微风、浓郁的花香汇成一曲春天和谐的颂歌。

前些日子,又到中南海怀仁堂看要我画画的地方,管理处的刘助理说,你喜欢画玉兰花,我带你去看看这里的玉兰花。正值玉兰。

8.谁能告诉我,有关潭柘寺的故事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

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

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

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有美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如今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轻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与潭柘寺有关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