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的意思: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
出自宋代词人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离亭燕⑴
一带江山如画⑵,风物向秋潇洒⑶。水浸碧天何处断⑷?霁色冷光相射⑸。蓼屿荻花洲⑹,掩映竹篱茅舍⑺。
云际客帆高挂⑻,烟外酒旗低亚⑼。多少六朝兴废事⑽,尽入渔樵闲话⑾。怅望倚层楼⑿,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⑴离亭燕:词牌名。
⑵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⑶风物:风光景物。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⑷浸:液体渗入。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断:接合部。
⑸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相射:互相辉映。
⑹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⑺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⑻客帆:即客船。
⑼低亚:低垂。
⑽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⑾渔樵:渔翁樵夫。代指普通老百姓。
⑿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译文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赏析: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是宋代词人张昪的作品。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这首词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词的深沉感慨。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
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先对金陵一带的全景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但这里作者却说“风物向秋潇洒”,一切景物显得萧疏明丽而有脱尘绝俗的风致,这就突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这个“水”字承首句的“江”而来,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将如此宏阔的景致,用一个“浸”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来。近处则是“霁色冷光相射”,“霁色”紧承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一个“射”字点化了这一画面。接着词人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这样,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的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下片先荡开两笔,写词人,再抬头向远处望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标志着人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这里在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这种隐忧在歇拍两句里,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歇拍的调子是低沉的,他的隐忧没有说明白,只从低沉的调子里现出点端倪,耐人寻味。
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出自宋代词人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离亭燕⑴
一带江山如画⑵,风物向秋潇洒⑶。水浸碧天何处断⑷?霁色冷光相射⑸。蓼屿荻花洲⑹,掩映竹篱茅舍⑺。
云际客帆高挂⑻,烟外酒旗低亚⑼。多少六朝兴废事⑽,尽入渔樵闲话⑾。怅望倚层楼⑿,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
⑴离亭燕:词牌名。
⑵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⑶风物:风光景物。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此处是拟人化用法。
⑷浸:液体渗入。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断:接合部。
⑸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相射:互相辉映。
⑹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⑺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⑻客帆:即客船。
⑼低亚:低垂。
⑽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⑾渔樵:渔翁樵夫。代指普通老百姓。
⑿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译文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赏析: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是宋代词人张昪的作品。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这首词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词的深沉感慨。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
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先对金陵一带的全景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它的山水之美。秋天草木摇落景色萧索,但这里作者却说“风物向秋潇洒”,一切景物显得萧疏明丽而有脱尘绝俗的风致,这就突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的特色。接着“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这个“水”字承首句的“江”而来,词人的视线随着浩瀚的长江向远处看去,天幕低垂,水势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将如此宏阔的景致,用一个“浸”字形象而准确地描绘出来。近处则是“霁色冷光相射”,“霁色”紧承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承“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展现的澄澈之色,江波潋滟所闪现的凄冷的光,霁色静止,冷光翻动,动景与静景互相映照,构成一幅绮丽的画面。一个“射”字点化了这一画面。接着词人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却只见“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发花的季节,密集的蓼荻丛中,隐约地现出了竹篱茅舍。这样,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的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下片先荡开两笔,写词人,再抬头向远处望去。“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极目处,客船的帆高挂着,烟外酒家的旗子低垂着,标志着人活动,于是情从景生,金陵的陈迹涌上心头:“多少六朝兴废事”,这里在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经历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的衰亡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却是“尽入渔樵闲话”。“渔樵”承上片“竹篱茅舍”而来,到这里猛然一收,透露出词人心里的隐忧。这种隐忧在歇拍两句里,又作了进一步的抒写:“怅望倚层楼”,“怅望”表明了词人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高楼的栏杆上,怀着怅惘的心情,看到眼前景物,想着历史上的往事。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之“寒”字承上片“冷”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沉下,苍茫的夜幕即将降临,更增加了他的孤寂之感。歇拍的调子是低沉的,他的隐忧没有说明白,只从低沉的调子里现出点端倪,耐人寻味。
在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的意思: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出自宋代词人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离亭燕⑴一带江山如画⑵,风物向秋潇洒⑶。水浸碧天何处断⑷?霁色冷光相射⑸。蓼屿荻花洲⑹,掩映竹篱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