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峄山的诗词(58首)

1 《次韵赵朴翁赴衍圣公峄山书之招》 宋·方回

邹鲁相望击柝间,亦颜谁许独晞颜。
同源泗水别溯水,接壤峄山连泰山。
万山元勋辟杨墨,一时浮论主雍环。
七篇事业君能讲,男子临岐泪肯潸。

2 《登峄山后经官桥作》 明·王世懋

偷作闲身上峄山,强留春色马蹄间。
棠梨野戍欲飞尽,杨柳官桥犹耐攀。
晓月似将闺恨锁,晨风先送梦魂还。
年来头鬓元如许,莫道黄尘染更斑。

3 《读峄山碑》 唐·张继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4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宋·苏轼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议论书法赞美

5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明·张宁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
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

送别写景惜别

6 《古意六首》 唐·王绩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
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
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怀才不遇心理

7 《仙掌铭》 唐·独孤及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

8 《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 元·汪克宽

峄山白桐千年枝,金星烂烂蛇蚹皮。
文光七轸蓝田玉,冰弦细绕吴蚕丝。
丹山云暖凤皇语,露草寒蛩诉秋雨。
娥英泣洒湘筠斑,迁客相逢话羁旅。

9 《题望韶亭》 宋·杨万里

新隆寺後看韶石,三三两两略依稀。
金坑违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
一来望韶亭上看,九韶八音堆一案。
金锺大镛浮水涯,王瑟瑶琴倚天半。

10 《予旧服术迂其效弃去比过临邛蒙李丈分惠并副》 宋·李流谦

是身如芭蕉,敢保金石固。
得生况尪陋,愧彼硕且武。
百万护一喘,人自疑窃斧。
灵根著异效,尝资一溉助。

11 《跋王顺伯所藏欧公集古録序真迹》 宋·杨万里

遂初欣遇两诗伯,临川先生一禅客。
三人情好元不疏,秪是相逢逢不得。
渠有正观碑,侬有永和词。
真赝争到底,未说妍与媸。

12 《雕木工》 宋·苏籀

君不见峄山高崖斯相迹,枣木刻模真并失。
又不见深之袖手安国碑,帝悟百牛欣倒石。
秦唐二子皆有声,何必今人不逾昔。
拙工砺器雕不已,印版传书差可贵。

13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 唐·张九龄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14 《放白鹇篇》 唐·宋之问

故人赠我绿绮琴,兼致白鹇鸟。
琴是峄山桐,鸟出吴溪中。
我心松石清霞里,弄此幽弦不能已。
我心河海白云垂,

宫怨

15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杜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16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宋·欧阳光祖

黄帝史仓初作书,依类象形书亦疏。
兽蹄鸟迹颇奇怪,乾端坤倪微发舒。
周籀大篆十五篇,体制渐与苍史殊。
秦兼七国有天下,混一土字同书车。

17 《送李扩还吴》 未知·袁华

仓颉史籀世既远,斯冰徐张称善书。
有元绝华部与赵,俗工纷纷讹鲁鱼。
铁锥画沙钗折股,会稽峄山化黄土。
尚幸新泉丹井存,更有吴兴能复古。

18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明·戴良

寒来悲落桐,桐生在长林。
积叶既阿那,攒条复萧森。
排云正孤立,乘风忽哀吟。
朽壤方有托,急霰非所任。
轮囷龙门侧,憔悴峄山岑。
不求削成圭,何待裁作琴。
菲薄既非材,固无斤斧侵。
¤

19 《雪晴发邹县》 明·顾甗

雪霁云犹冻,朝寒酒倍香。
珠林风缥缈,银海日光芒。
骑马游真快,呼鹰兴不忘。
故园无限好,却滞峄山阳。

20 《滕用亨诸篆体歌》 明·王行

维周大篆成史籀,宣圣传经制蝌蚪。
总因仓颉见鸟迹,象形置书变来久。
李斯小篆类玉箸,钟鼎鱼虫分众手。
碧霄鸾凤漫回翔,沧海蛟螭互蟠纽。

* 关于峄山的诗词 描写峄山的诗词 带有峄山的诗词 包含峄山的古诗词(5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