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潘牥

宋代   潘牥
秋事遽如许,空山夜已蝉。
多吟清露底,偏傍竹篱边。
翼似霜余叶,声如雨后泉。
儿曹读书罢,贪听不成眠。

作者简介(潘牥)

潘牥(fāng)(1204——1246)字庭坚,号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讳改,福州富沙(今属福建)人。端平二年(1235)进士第三名,调镇南军节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历浙西茶盐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学正,旬日出通判潭州。淳祐六年卒于官,年四十三。有《紫岩集》,已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宋史》、《南宋书》有传。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岩词》一卷。存词5首。

《蝉》潘牥 翻译、赏析和诗意

《蝉》是潘牥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天的事情急速地发生了,空山中夜里已经有了蝉鸣声。
我多次吟唱到清晨露水消失的时候,专注地靠近竹篱边。
它的翅膀像霜后余叶,声音如同雨后的泉水。
孩子们已经放学了,他们贪婪地听着蝉鸣而无法入睡。

诗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蝉鸣的情景。蝉鸣是秋天的一种声音,它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光阴的流逝。诗人通过蝉鸣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中的静谧与活力,以及人们对自然的关注和倾听的愿望。诗中还提到了孩子们停止读书,聆听蝉鸣的情景,这表现了对自然声音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蝉》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然界的声音和季节的变迁。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蝉鸣的描绘,展示了秋天的景象和自然界的声音。蝉鸣的声音如雨后泉水般清脆悦耳,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同时,诗中的竹篱和霜后余叶等描写,进一步增添了自然景色的美感。

诗中还融入了人物的情感,诗人提到孩子们停止读书,专注地聆听蝉鸣。这种情景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的追求。蝉鸣作为自然界的声音,成为人们放松心灵、享受宁静的媒介。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蝉鸣的声音,同时传达了对自然的关注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融入,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这个秋天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蝉》潘牥 拼音读音参考

chán

qiū shì jù rú xǔ, kōng shān yè yǐ chán.
秋事遽如许,空山夜已蝉。
duō yín qīng lòu dǐ, piān bàng zhú lí biān.
多吟清露底,偏傍竹篱边。
yì shì shuāng yú yè, shēng rú yǔ hòu quán.
翼似霜余叶,声如雨后泉。
ér cáo dú shū bà, tān tīng bù chéng mián.
儿曹读书罢,贪听不成眠。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