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高翥

宋代   高翥
老去情怀怕别离,年来不作送行诗。
人前举似终难信,问着垂杨便可知。

作者简介(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送别》高翥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高翥。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去情怀怕别离,
年来不作送行诗。
人前举似终难信,
问着垂杨便可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离别的忧虑和感慨。诗人说自己年纪渐长,对于离别的情感变得更加敏感和畏惧。多年来,他没有写过任何送别的诗歌。他认为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现出的情感很难被信任和理解。然而,只需询问垂下的杨柳,就能得知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赏析:
《送别》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己老去情怀和离别的恐惧的描绘,展示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不可避免的变迁的深切感受。

诗中的"老去情怀怕别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离别感的担忧。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意识到离别是不可避免的,这使他对别离有了更加敏感的情感。

"年来不作送行诗"一句,表明诗人多年来一直没有写过送别的诗歌。这可能暗示着他对离别的逃避或回避,害怕直面离别的痛苦和伤感。

"人前举似终难信,问着垂杨便可知"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性。诗人感叹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现出的情感很难被信任和理解,因为离别的伤感往往只有自己能够真正体会。然而,诗人认为,只需询问垂下的杨柳,就能洞察他内心的真实情感。杨柳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它们的垂泪形态暗喻着诗人内心的伤感和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情感和对内心真实性的思考。它通过诗人的个人感受,展现了人们对离别的恐惧和无奈,同时也呈现出对生命流逝和时光不可逆转的思考。

《送别》高翥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bié
送别

lǎo qù qíng huái pà bié lí, nián lái bù zuò sòng xíng shī.
老去情怀怕别离,年来不作送行诗。
rén qián jǔ shì zhōng nán xìn, wèn zhe chuí yáng biàn kě zhī.
人前举似终难信,问着垂杨便可知。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