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作者简介(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注释】:
这是一首风致深婉的怀乡词。上片写空间之广大,以表现乡愁之深广,下片以眼前物色的变化来表现词人的迟暮和滞留之感。全词由天而地,由远而近,缘景入情 ,把游子的情怀表现得深婉动人,缠绵悱恻,情真意切。
开篇“楼上”句,言晴空寥廓,四面下垂,是对环境、气氛的渲染。一个“垂”字能在人们心头唤起一种自高而下的辐射状的空间之感来 。“楼前”句以接天的芳草借指通向故乡的道路,富于形象美,含蓄蕴藉地表达出黯然别恨和悠悠乡思 。“劝君”句是自言自语的独白。此句一反“远望可以当归”之意。言作者正是由于怕触动这无法排遣的乡心,才不敢凭高眺远 。这是翻进一层的手法,却吞去后半不予点破,可谓深沉委婉。
下片三句写阑珊春事引起的乡思 。一 、二句对起,写新笋已长成绿竹,春花却落为燕泥。此二句以花木消长,时序推移,这对比鲜明的景物触发词人的羁怀旅思 、暮感悲心。“忍听”句语出李中“忍听黄昏杜宇啼(《 钟陵禁烟寄从弟》),而运典自然,一如己出 。“林表”,即林梢 。杜鹃啼声哀苦,如唤“不如归去 ”,故亦称催归鸟。词人的一片归心,于结句点出,然亦点到即止 ,不作过分渲染,而寄兴深微,自成妙诣。
此词的结构颇具匠心 :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缘景入情 ;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 ,发抒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荡气回肠,淋漓尽致。
这是一首风致深婉的怀乡词。上片写空间之广大,以表现乡愁之深广,下片以眼前物色的变化来表现词人的迟暮和滞留之感。全词由天而地,由远而近,缘景入情 ,把游子的情怀表现得深婉动人,缠绵悱恻,情真意切。
开篇“楼上”句,言晴空寥廓,四面下垂,是对环境、气氛的渲染。一个“垂”字能在人们心头唤起一种自高而下的辐射状的空间之感来 。“楼前”句以接天的芳草借指通向故乡的道路,富于形象美,含蓄蕴藉地表达出黯然别恨和悠悠乡思 。“劝君”句是自言自语的独白。此句一反“远望可以当归”之意。言作者正是由于怕触动这无法排遣的乡心,才不敢凭高眺远 。这是翻进一层的手法,却吞去后半不予点破,可谓深沉委婉。
下片三句写阑珊春事引起的乡思 。一 、二句对起,写新笋已长成绿竹,春花却落为燕泥。此二句以花木消长,时序推移,这对比鲜明的景物触发词人的羁怀旅思 、暮感悲心。“忍听”句语出李中“忍听黄昏杜宇啼(《 钟陵禁烟寄从弟》),而运典自然,一如己出 。“林表”,即林梢 。杜鹃啼声哀苦,如唤“不如归去 ”,故亦称催归鸟。词人的一片归心,于结句点出,然亦点到即止 ,不作过分渲染,而寄兴深微,自成妙诣。
此词的结构颇具匠心 :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缘景入情 ;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 ,发抒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荡气回肠,淋漓尽致。
《浣溪沙》周邦彦 拼音读音参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lóu shàng qíng tiān bì sì chuí,
楼上晴天碧四垂,
lóu qián fāng cǎo jiē tiān yá.
楼前芳草接天涯。
quàn jūn mò shàng zuì gāo tī.
劝君莫上最高梯。
xīn sǔn yǐ chéng táng xià zhú,
新笋已成堂下竹,
luò huā dū shàng yàn cháo ní,
落花都上燕巢泥,
rěn tīng lín biǎo dù juān tí.
忍听林表杜鹃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