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 黄宗羲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作者简介(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山居杂咏》黄宗羲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居杂咏》
锋镝牢囚取次过,
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
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
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
岂信人间胜著多。
中文译文:
犀利的箭镞牢牢囚禁着我的身影,但我依然不会停止歌唱。
即便是死亡也不能让我放弃追求,贫穷又如何能够困住我!
二十两的棉花装满了破旧的被子,
三根松木煮空了大锅。
即使整个冬天都过得清苦,也依然是光荣的,
怎么会有人相信人世间有比这更美好的东西。
诗意和赏析:
《山居杂咏》是清代学者黄宗羲所写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自己贫寒的生活和坚定的心志,表达了一种不畏困难、坚持追求的精神态度。
诗词以山居生活为背景,通过描述锋利的箭镞囚禁着自己的身影,表达了作者受到社会困境的束缚,但他并不因此放弃追求,仍然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和歌唱的勇气。在面对死亡和贫穷的威胁时,作者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拒绝屈服。诗中的棉花装破被和松木煮空锅象征了生活的贫困和艰辛,但作者并不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以乐观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面对困境。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它为人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榜样。通过描绘生活的艰辛和坚强的意志,诗词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在困境中坚持追求,坚守信念。它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即使处境困苦也要珍惜且勇敢地面对,相信人生依然有无尽的美好。
《山居杂咏》黄宗羲 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jū zá yǒng
山居杂咏
fēng dí láo qiú qǔ cì guò, yī rán bù fèi wǒ xián gē.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sǐ yóu wèi kěn shū xīn qù, pín yì qǐ néng nài wǒ hé!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niàn liǎng mián huā zhuāng pò bèi, sān gēn sōng mù zhǔ kōng guō.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yī dōng yě shì táng táng dì, qǐ xìn rén jiān shèng zhe duō.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