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晁补之
春风何事入罗帏。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未归。
临晚景,忆当时。
愁心一动乱如丝。
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鹧鸪天》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鹧鸪天》是一首宋代晁补之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绣幕低低拂地垂,
春风何事入罗帏。
胡麻好种无人种,
正是归时君未归。
临晚景,忆当时。
愁心一动乱如丝。
夕阳芳草本无恨,
才子佳人空自悲。
译文:
绣幕低垂地拂动,
春风何事进入罗帷。
胡麻好种无人耕种,
此时正是归来之时,君主却未归。
面对夕阳下的景色,回忆起往昔。
忧心烦乱,乱如丝线。
夕阳下的芳草本无悔恨,
只有才子和佳人自己感到悲伤。
诗意:
《鹧鸪天》描绘了一个寂寥凄凉的场景,以此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愁。绣幕低垂,春风轻拂,暗示着一个空荡的房间,没有君主的归来。胡麻好种却无人耕种,暗喻着美好的事物却无人去珍惜和经营。夕阳下的景色美丽而无恨,但才子和佳人却感到空虚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寥的场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伤。绣幕低垂、春风拂动,营造出一种空荡寂寥的氛围。胡麻好种无人种的描述,寓意着美好的事物或机会常常被人们忽视或错过。夕阳下的芳草本无恨,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好与无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才子和佳人的空虚悲伤,暗示了人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细节描写和意象运用精确而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鹧鸪天》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zhè gū tiān
鹧鸪天
xiù mù dī dī fú dì chuí.
绣幕低低拂地垂。
chūn fēng hé shì rù luó wéi.
春风何事入罗帏。
hú má hǎo zhǒng wú rén zhǒng, zhèng shì guī shí jūn wèi guī.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君未归。
lín wǎn jǐng, yì dāng shí.
临晚景,忆当时。
chóu xīn yī dòng luàn rú sī.
愁心一动乱如丝。
xī yáng fāng cǎo běn wú hèn, cái zǐ jiā rén kōng zì bēi.
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