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脚僧》 李洞

唐代   李洞
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
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

作者简介(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送行脚僧》李洞 翻译、赏析和诗意

瓶枕绕腰垂,
出门何所之。
毳衣沾雨重,
棕笠看山欹。
夜观入枯树,
野眠逢断碑。
邻房母泪下,
相课别离词。

中文译文:
拖着瓶子和枕头系在腰上,
出门去向何处呢。
毛衣沾湿了雨水变得更重,
斜戴着棕榈帽眺望着山峰。
夜晚观察进入了一棵干枯的树里,
在野外睡觉时碰见了破碑。
邻家母亲的泪水流下来,
借此机会互相叙别离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李洞送别出行的僧人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细节,展现了诗人与僧人的情感交流和情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诗中的瓶枕绕腰垂,表明诗人为僧人准备了出行必需的物品,同时也突出了出发的紧急和匆忙,给人以行动的感觉。毛衣沾湿了雨水变得更重,棕榈帽斜戴在头上,都暗示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困难。

其次,诗中的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描绘了在旅途中的经历和环境。夜观入枯树,暗示诗人通过仔细观察,进入了枯树之中,或许是寻找片刻的安慰或沉思。野眠逢断碑,则表明诗人在野外露宿时偶然遇到了一块破碑,给人以沉重和孤寂的感觉。

最后,诗中提到了邻房母亲的泪水和相课别离词,揭示了离别的痛苦和家人的深情。邻房母泪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离别的悲伤,相课别离词则意味着两人相互写下别离的诗文,以表达内心的思念和留恋。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将离别的情感和旅途的经历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和情感的交融。这首诗既有情感的张扬和流露,又有景物的描绘和隐喻,形成了一幅宛如画卷般的诗意。

《送行脚僧》李洞 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xíng jiǎo sēng
送行脚僧

píng zhěn rào yāo chuí, chū mén hé suǒ zhī.
瓶枕绕腰垂,出门何所之。
cuì yī zhān yǔ zhòng, zōng lì kàn shān yī.
毳衣沾雨重,棕笠看山欹。
yè guān rù kū shù, yě mián féng duàn bēi.
夜观入枯树,野眠逢断碑。
lín fáng mǔ lèi xià, xiāng kè bié lí cí.
邻房母泪下,相课别离词。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