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修路僧》 崔涂

唐代   崔涂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作者简介(崔涂)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晚次修路僧》崔涂 翻译、赏析和诗意

晚次修路僧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中文译文:晚上路过修路的僧人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即便在一片平坦的地方停歇,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功力不够深厚。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感叹世间的路途艰难险阻,他也表示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修行者。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高飞的鸟儿在夕阳的映照下悠然下降,白烟从远处的林木中飘散。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他还听到了远处钟声悠然传来,感到心情舒畅,犹如解脱尘俗之缚。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僧人在修路过程中的心境和感悟。作者崔涂通过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传达出了僧人对修行和世间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的“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表达了僧人对自身修行的不满和渴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境界。他在一片平静的环境中停下来,但仍然感到自己的修行之路仍然漫长而困难。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以虚修行抒发对俗世苦难的理解和无奈。僧人虽然修行,但并不自认是一个高人,而是对尘世的艰辛表示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以典雅的自然景色描绘了僧人的心境,暗示僧人希望能够超脱尘世烦扰。高飞的鸟儿在夕阳的余晖中降落,白烟从远处浓密的树林中升腾,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远离喧嚣的意境。

最后,“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表达了僧人遥远听到的钟声,带来了宁静和解脱的快乐。这句诗表现出了僧人对清净和超越尘世的向往,放松了心灵,舒缓了疲惫的身心。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细腻而充满哲理的情感,表达了僧人在修行路上的矛盾、感悟和追求。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对应,赋予了诗歌以深远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晚次修路僧》崔涂 拼音读音参考

wǎn cì xiū lù sēng
晚次修路僧

píng jǐn bù píng chù, shàng xián gōng wèi shēn.
平尽不平处,尚嫌功未深。
yīng nán jiāng shì lù, biàn dé chēng shī xīn.
应难将世路,便得称师心。
gāo niǎo xià cán zhào, bái yān shēng yuǎn lín.
高鸟下残照,白烟生远林。
gèng wén qīng qìng fā, liáo xǐ huǎn chén jīn.
更闻清磬发,聊喜缓尘襟。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