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诚禅师山房题赠》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
视身如传舍,阅世任东流。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
视身如传舍,阅世任东流。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诗意: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在宿在诚禅师的山房时题赠的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孤峰之上度过了四十个秋天的心情。他将自己的身体视为行舍,将世事看作是东流而去的,以此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他认为法则是因缘而立,修行之心应依次第而进行。在深夜中,他询问真理并创作偈语,表达了他对住持心境的担忧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心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禅意和追求。诗中的"孤峰"象征着禅修者独处的高境,与世隔绝的境界,展现了白居易的超脱情怀。他将自己的身体比作传舍,将人世间的事物看作是流逝的过程,体现了对世事无常的洞察。诗人认为修行之道应该依循因缘,心境的修养也需要有次第,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在深夜中,他思考真理,并创作出偈语,表达了自己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内心住持的担忧。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禅修和内心追求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深刻的禅意和哲理。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sù chéng chán shī shān fáng tí zèng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

bù chū gū fēng shàng, rén jiān sì shí qiū.
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
shì shēn rú chuán shě, yuè shì rèn dōng liú.
视身如传舍,阅世任东流。
fǎ wèi yīn yuán lì, xīn cóng cì dì xiū.
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zhōng xiāo wèn zhēn jì, yǒu zhù shì wú yōu.
中宵问真偈,有住是吾忧。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