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鬓不成霜。
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
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遣怀》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遣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此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羲和走驭趁年光,
日月不允让人长久。
因而四季如电般飞逝,
却无法阻止两鬓不再增添霜。
荣华消逝不过是命运的常态,
壮年的消磨衰老亦是寻常事。
我已经与身心做出了约定,
无论穷或通,生或死,都不会惊慌失措。

诗意:
《遣怀》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的思考。诗中以羲和走驭的形象,暗喻时间飞逝如电,不允许人们停留。诗人感慨时光匆匆,人会老去,鬓发会白,但这是命运的既定规律。无论处于荣华富贵还是事业失败,人们都应该与命运达成一种默契,保持平静。

赏析:
白居易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时间飞逝和人生无常的意象,表达了一种豁达平和的生活态度。诗中有着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和对生活的淡定。诗中的羲和走驭形象生动有力,展现了时间不可逆转的特性。通过以身世为投射,诗人表达了对生老病死的洞悉和对命运不由人控的认知。最后,诗人通过与自己心灵的真实对话,将平静和心境营造得恰到好处。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不张扬不华丽,却深远影响着人们。此诗展示了诗人白居易的哲学思考和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向人们传达了一种深入生活、宽容对待世事的智慧。

《遣怀》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qiǎn huái
遣怀

xī hé zǒu yù chèn nián guāng, bù xǔ rén jiàn rì yuè zhǎng.
羲和走驭趁年光,不许人间日月长。
suì shǐ sì shí dōu shì diàn,
遂使四时都似电,
zhēng jiào liǎng bìn bù chéng shuāng.
争教两鬓不成霜。
róng xiāo kū qù wú fēi mìng, zhuàng jǐn shuāi lái yì shì cháng.
荣销枯去无非命,壮尽衰来亦是常。
yǐ gòng shēn xīn yào yuē dìng, qióng tōng shēng sǐ bù jīng máng.
已共身心要约定,穷通生死不惊忙。

更多诗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