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蓝田山卜居》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头像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游蓝田山卜居》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游蓝田山卜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宁静自然的心境和对归乡情怀的表达。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和归隐的心情。诗中的“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意味着诗人摆脱了尘世的束缚和烦忧,向往着远离喧嚣的生活。他行走唱歌,向着山去,内心的愿望就像是一个归乡的人。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清晨踏着玉峰下山,傍晚寻找蓝水滨的情景。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宜人的山水画面,展示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自然之美的愿望。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寻找幽静之地,安放自己悠闲身心的想法。他希望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远离尘嚣和烦忧,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宁静和舒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本性和追求。他将自己的本性比作山寺,意味着他天生就有一种追求宁静和真理的本性。他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静思和领悟,获得更深层次的人生真谛。

整首诗通过山水描写和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归隐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真理的追求。它展示了唐代士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游蓝田山卜居》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yóu lán tián shān bǔ jū
游蓝田山卜居

tuō zhì yāo xià zǔ, bǎi luò xīn zhōng chén.
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
xíng gē wàng shān qù, yì shì guī xiāng rén.
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
cháo tà yù fēng xià, mù xún lán shuǐ bīn.
朝蹋玉峰下,暮寻蓝水滨。
nǐ qiú yōu pì dì, ān zhì shū yōng shēn.
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
běn xìng biàn shān sì, yīng xū páng wù zhēn.
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

更多诗词分类